蒯轍元
國家主席習近平、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接連出席APEC峰會、東亞峰會和中國—東盟(10+1)領導人會議,分別訪問印尼、馬來西亞及文萊、越南、泰國,開展全方位的外交親善和睦、經濟合作共榮之旅。習主席和李總理此次出訪主打的是經濟牌。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亞洲第一大經濟體,同亞洲尤其東亞各國已形成了中國發展離不開亞洲、亞洲發展離不開中國的經濟共同體、命運共同體。習主席和李總理此次滿懷誠信、胸有成竹、敢於擔當的出訪和出席峰會,是源於對中國經濟發展現狀和發展前景充滿信心,對亞太經濟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習近平主席鏗鏘有力、擲地有聲地宣佈:「我們對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抱著堅定信心。」中國將給亞太發展帶來更大的機遇。中國希望同亞太夥伴們攜手同心、共同創建引領世界、惠及各方、造福子孫的美好亞太。
亞太國家與中國攜手共創繁榮
習近平主席出訪中亞、東南亞和出席APEC峰會,先後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海上絲綢之路」和倡議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李克強總理出席中國—東盟(10+1)領導人會議,提出「啟動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進程」,「積極探討簽署中國—東盟國家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習主席和李總理與時俱進、不失時機地向亞洲、向世界發出打造亞洲經濟升級版、引領世界經濟的宏偉倡議,獲得亞洲國家熱烈響應和國際社會強烈反響。中國作為歷經五千年滄桑而自強不息的文明古國、作為經歷百多年屈辱苦難而奮起復興的泱泱大國,向來以誠信和睦昭示天下,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言必行,行必果,說到定能做到。只要亞洲國家、亞太國家與中國攜手同心、並肩而行,中國所勾畫的亞洲經濟發展的宏偉藍圖一定能夠實現。
習近平主席和李克強總理之所以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充滿堅定的信心,源於中國經濟發展的特點是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有為;源於中國經濟發展勢頭是順應了世界經濟全球化、市場化、現代化的發展時代潮流,是不可逆轉的;源於中國經濟發展的特質是符合中國的民情、國情所選擇的市場經濟社會主義發展方向和道路;源於中國經濟發展方式轉型步伐在穩健地加速和平穩過渡。這一切是習李領導集體科學決策和有效實施的,也是全中國人民高度期待和務實踐行的,也是國際社會和亞太國家所樂見和歡迎的。
「中國經濟崩潰論」不攻自破
當前中國經濟,也可以說在習李十年執政期的中國經濟都會保持穩中有進、穩中有為、適度快速發展。中國經濟在經歷了世界經濟的危機動蕩、艱難曲折的嚴重影響,以及中國經濟面臨不平衡、不可持續發展的難題和「中等收入陷阱」的形勢下,中國政府及時地科學地調整應變,加大改革開放的力度和深度,加快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有理有節地放慢了經濟發展速度,把GDP的增長保持在合理的區間。於是中國經濟出現了久違的下行,GDP增速創下7.5%的新低。
7.5%的增速原本是在中國「十二五」規劃和中共十八大制定的經濟發展目標的計劃之中,是在中國政府宏觀經濟調控可控範圍之內,實在不值得大驚小怪。然而,唱衰中國經濟的西方媒體和人士對此大做文章,一時間「中國經濟崩潰論」充斥西方輿論。事實勝於雄辯,無情的事實再次給高唱「中國經濟崩潰論」者一記響亮的耳光,戳穿其聳人聽聞的謊言。
中國經濟回暖已成定局
「李克強經濟學」中三大基本架構要素「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正在逆勢而進、穩中有進、穩中有為。當前,中國經濟不僅基本面穩定向好,而且出現了回暖,重拾穩健回升的勢頭,中國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也在穩步提升。這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得到明確的印證。
一是PMI連續3個月回升。東南沿海地區實體經濟出現了明顯的復甦跡象,例如,廣東、江蘇、福建工業企業生產經營有所改善,盈利有所增長,回暖趨勢明顯。除沿海地區外,中西部經濟也呈現出穩中有進的態勢。
二是伴隨著實體經濟的回暖和第三季度宏觀經濟數據的明顯改善,消費者信心已明顯回升。據兩岸四地5所大學:中央財經大學、首都經貿大學、香港城市大學、澳門科技大學、台灣輔仁大學聯合調研、共同編制的「2013年第三季度兩岸四地消費者信心指數」顯示,內地消費者信心指數為91.5,環比上升3.7,內地消費者對經濟發展的信心分指數和消費者對就業信心分指數都出現了明顯回升和良好預期。這對中國經濟向更多依靠國內需求尤其是消費需求拉動轉型是一個積極的信號。
三是第四季度將迎來經濟社會政策密集展現的年度高峰期,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201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全國城鎮化工作會議都相繼召開,可謂好戲連台,經濟利好政策頻現。這不僅對實體經濟,而且對資本市場都是回暖回升的重大刺激和重要指引。
綜上所述,中國經濟回暖回升已成定局,今年GDP的增速應會穩超既定的7.5%,而達到7.7%,而2014年GDP增速有望達到7.8%。正如OECD預測的那樣,中國經濟2014-2018年都能保持7.7%的增長勢頭。中國經濟大局穩定向好發展,勢將促進習主席李總理向亞洲向世界發出宏偉倡議的推動和落實,從而引領世界、惠及各方、造福子孫,推進中國夢、亞太夢、世界夢的實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