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淑賢
看《三個小生去旅行》,胡楓和謝賢倚老賣老,胡言攪笑。的確,憑他倆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粵語片影壇的資歷,足有條件成為今天的一對活寶貝。
這對原裝「難兄難弟」,叫人想起《百年孤寂》作者、諾貝爾文學獎作家賈西亞.馬奎斯二零零二年出版的自傳《Living to Tell the Tale》(意思是活着好說故事)。他憶述由一九二七年出生至一九五零年在哥倫比亞的生活,由家庭、求學、當記者、寫小說,講到參與社會運動、和怎樣認識後來的古巴獨裁者卡斯特羅等,書中有不少他小說的素材和氛圍。最終一章講他向後來的妻子求婚,下一集就應該是離開哥倫比亞向外闖。自傳本來打算寫三集,可惜馬奎斯近年健康不佳,去年他弟弟更向傳媒證實,哥哥長期受腦退化症困擾,已不能寫作。一代大師從此只能在內心繼續魔幻寫實。
那《Living to Tell the Tale》跟胡楓和謝賢又有何關?我想旨趣在於三人都高壽,可為時代作證。據說胡楓八十一,謝賢七十七,馬奎斯更是八十有六。胡楓謝賢仍在工作,非常精靈,而馬奎斯最後一部作品、小說《Memories of My Melancholy Whores》 (意為我那些憂鬱妓女回憶錄),二零零四年出版,即是說他可能寫到七十六歲左右。其實所謂Living to Tell the Tale,真有點鬥長命的意思:人必須仍活着,才能說故事啊,有生命才能發言,才能為一個時代見證。
馬奎斯的自傳,說到當年首都波哥大的生活,看得人眉飛色舞。比如他邊在報館當記者,邊跟一班文藝青年混熟。他們常泡的咖啡店也非常友好,基本上廿四小時門常開,誰窮得沒處睡,就在咖啡店拼幾把椅子將就一晚,有些更當正咖啡店是郵箱,信都寄到那兒去。每當美國出版的新書運到波哥大,一班文青就爭相去書店看新到的小說和雜誌;而他某天在騷動的街上,無意中結識年輕卡斯特羅的經過,也很好看。
謝賢和胡楓以至那一輩藝人,其實都是寶。除了當鏡頭前的老頑童,還可說更多故事,問題是有心人怎樣去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