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4年1月13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琴台客聚:白面書生談六叔


潘國森

香港一代電影大亨邵逸夫先生(一九零七至二零一四)逝世,享年一百零七,得此高壽,可謂「笑喪」。邵老行六,人稱「六叔」,以示尊敬長者。一九零七年歲次丁未,現時雖是二零一四年,但未過夏曆大年初一,未算甲午年而仍在癸巳年。所以按中國人的算法,是享年一百零七而不是一百零八。西方算實足年齡則是一百零六歲。傳媒少不免訪問其故舊下屬,懷念長者。或有謂邵老生平唯一缺憾是子孫緣不足,與後嗣異居,未能承歡膝下云云。

生老病死,凡人都不能免。中國人傳統論命,重視妻財子祿。妻,指妻緣佳,舊社會講求妻妾成群,現代厲行一夫一妻制,亦喜白頭偕老。財,指財帛衣食,亦包含官職地位,這方面六叔肯定算是富貴雙全,香港回歸前受英皇「封爵」,九七後又得「大紫荊勳章」,商人參與公共事務,這已經是最高的地位。子,指兒孫繁衍成材,這方面亦當合格。祿,指祿元,即是壽算。

中國人傳統以「死者為大」,通常「蓋棺定論」會有溢美之詞。六叔對香港的電影和電視廣播貢獻良多,同時也是一位大慈善家。但是六叔沒有做到的成績,卻不可以虛構。

有一位吃社會科學這行飯的年輕大學教師也來「抽水」,總結一下其部分廢話,此君認為「邵氏電影」,一令粵語風行世界,讓外國人知道粵語不同國語;二造就了全球功夫熱潮;三是早期的全球化現象;四是西方直接消化、重構東方文化的經典案例。

翻查此君資料,號稱「國際關係學者」,是個「七十後」的白面書生。潘某人以為「歷史是社會科學之母」,不通歷史,不足以言社會科學也。

實情是英美主流社會從來都不理會中國文字有幾多種方言,直到近幾年中國經濟騰飛,才掀起全球學中文熱潮,大家都在學普通話。過去,只有在香港生活的外國人才會學粵語而不通國語。前幾日有一位移民加拿大二十多年的老香港來訪,他說早期華僑要在唐人街謀一差事,必須會台山話;上世紀八十年代香港人大量移民彼邦之後,則以廣府話吃香;今天中國內地移民多,便是普通話的天下。「邵氏電影令粵語風行世界」,實是白面書生的白日夢!

全球功夫熱潮是李小龍一個人的功勞,在香港應當是「黃口小兒皆知」。邵老當年棄用李小龍,成為香港影圈中人盡皆知的失策!看看這位「國際關係學者」的年庚,李小龍猝逝時他還未出世!

「早期全球化」的桂冠還是該給李小龍而不是六叔。

上引「白面書生」講的第四點,則是以社會科學術語欺騙小孩的廢話!老香港對六七十年代邵氏電影的負面評價是「拳頭枕頭」。拳頭指過度血腥暴力的打鬥片;枕頭指有誨淫之嫌的風月片、艷情片,都不是「東方文化」的重點所在。中國讀書人當知儒、釋、道才是東方文化裡面中華文化這一支的精粹所在。「江湖傳聞」,六叔深感當年許多電影有教壞後生之弊,便毅然下令邵氏減產,大力資助香港與內地的教育事業。

附帶一提,「白面書生」是指年輕識淺、以至於連鬚也未曾長得出來。其人不一定皮膚白。

相關新聞
百家廊:赤壁樓船掃地空 (2014-01-13) (圖)
琴台客聚:白面書生談六叔 (2014-01-13)
翠袖乾坤:屈在工廈的香港藝術家 (2014-01-13)
跳出框框:神探回歸 (2014-01-13)
生活語絲:過馬路「危險族」 (2014-01-13)
思旋天地:五福齊享 (2014-01-13)
網人網事:有 腦 (2014-01-13)
百家廊:生活於趣味 (2014-01-10) (圖)
雙城記:成才在望 (2014-01-10)
翠袖乾坤:時代與魔幻 (2014-01-10)
古今談 :月球探礦 中國尋寶 (2014-01-10)
方寸不亂:六叔「一掌之謎」 (2014-01-10)
演藝蝶影:劇壇名宿殞落 (2014-01-10)
此山中:六叔,報道盡地一煲 (2014-01-10)
百家廊:花叢裡的蜜蜂 (2014-01-09) (圖)
琴台客聚:「好TVB」 (2014-01-09)
翠袖乾坤:這樣的國家與國民 (2014-01-09)
海闊天空:三尾遊三寺 (2014-01-09) (圖)
杜亦有道:拉麵成中華特產 (2014-01-09) (圖)
隨想國:賣 (2014-01-09)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