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文:笑笑
《KANO》是近日最火的話題,台灣票房報捷後,本地戲迷翹首以待,豈料電影不在香港國際電影節的名單上,卻意外出現在中大首辦的博群電影節上,導演魏德聖更親臨出席映後座談會,始料不及之餘也驚喜十足。
校園放映在台灣辦得有聲有色,香港步伐似乎稍為落後,今次電影節充分利用中大的戶外空間如新亞圓形廣場、伍宜孫書院中央庭園等,將露天放映文化帶入校園,是非常好的嘗試。電影節策展人馮家明便說,露天放電影在大學校園內絕無僅有。
博群電影節與國際電影節的舉辦時間重疊,但在影片挑選上亳不遜色,二十六齣電影涵蓋不同國家及地區,當中不乏話題新作,將於3月18日至4月8日一連三個星期放映。開幕電影《KANO》自然分量十足,緊接而來的美國紀錄片《不平等的時代》(Inequality for All)也新鮮熱辣,美國經濟學家、作家Robert Reich親述美國貧富懸殊問題,正好呼應香港目前的社會狀態。由彼得.威爾導演的經典電影《暴雨驕陽》(Dead Poets Society),又名《春風化雨》,探討教育的意義,放眼如今大學教育的情況,春風化雨恍似一去不返的美好昔日。台灣導演楊雅喆、香港導演關本良,前者的《女朋友.男朋友》是2012年最矚目的台灣電影,後者的《乘著光影旅行》,將台灣攝影大師李屏賓的光影一生,以紀錄片的方式呈現出來,詩意十足。
除此以外,電影節也將放映多部台灣新晉導演的短片作品,如徐漢強的《小清新大爆炸》、詹京霖的《狀況排除》、趙德胤的《沉默庇護》、陳鈺杰的《小偷》等,大導演往往拍短片出身,且看台灣新世代導演如何透過短片說故事。
而最引頸以待的,必然是3月20日及3月28日的「菲林專場」,將放映35mm格式的電影。率先登場的是候孝賢執導、李屏賓拍攝的經典之作《戀戀風塵》及紀錄片《乘著光影旅行》,關本良更現身親述拍攝李屏賓的經歷;後一天將播放懷舊電影《半邊人》、日本國民導演是枝裕和的《下一站,天國》,並由中大哲學系人氣講師陶國璋擔任映後座談嘉賓。在放映渠道愈來愈多的當下,35mm菲林底片的放映到底意味着甚麼?那台即將退役的放映機,除了讓我們回味昔日美好光影外,更是回溯電影變化的時代產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