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4年3月21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聲光透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銀幕短打:香港電影的癡


放大圖片

■《天注定》劇照

文:朗天

《天注定》不能在今年香港國際電影節放映,益發令人覺得香港已經不一樣了,畢竟賈樟柯以往的所有作品都可以在香港看到。至此,網上瘋傳一條關於三十三年後香港將滅亡的短片,講述小行星襲擊帶來全城恐慌,官員商人都走了,香港反而重獲生機,最後愛港主角發明高能炮,一舉擊碎小行星,化險為夷云云。

短片拍得不怎麼樣,製作團隊之前已有類似的作品,如《關公大戰外星人》、《廣鷹漁業》等,以Low-tec特技及本土文化標誌,演繹香港神話,連結未來想像。今次由關公せ媽祖等神祗,銜接到香港人自身,愈來愈直接,可能反映了受眾這邊也有相應的變化。

為甚麼人要搞藝術?其中一種看法是因為有話要說,卻不能直接說,傳情也不能直接來。藝術為曖昧曲徑、細微寄意之路,能直接表達毋須這樣曲折,當電影愈來愈白,意味藝術性下降,說教せ言志和實用價值上升。

另一種看法關乎美學,藝術形式提供了審美可能,這一點香港電影人一向不太注重,重拙粗糙反自許為率真純粹,循這角度香港電影一向藝術性不高。

有人認為,種種跡象顯示,這個時代的香港不需要藝術,因為立場せ表態、改變現實都比繡花、追求境界來得迫切。真正的影癡到最後都會看社會或充權(empowerment)電影。當然,這種說法未必站得住腳,即使近來最受關注的都是這個方向的電影,如《狂舞派》、《激戰》、《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等。看戲讓人有正能量生活下去,不得不說這起碼是時代的悲情。

我們對電影的癡,還有沒有選擇去投放說餘地呢?這是我向2014餘下日子發出的充權一問。

相關新聞
陳欣健打造廣州夢工場 (2014-03-21) (圖)
銀幕短打:香港電影的癡 (2014-03-21) (圖)
影訊:香港國際電影節與大師相遇 (2014-03-21) (圖)
影評:《小明星》揭開美國頹廢新一代 (2014-03-21) (圖)
《KANO》情非得已的生存之道 (2014-03-14) (圖)
影音館:《百萬獎金夢》民謠Sweet Dream (2014-03-14) (圖)
流金歲月:風雨同路徐小鳳 (2014-03-14) (圖)
影訊:博群電影節 校園放映 獨一無二 (2014-03-14) (圖)
《美味情書》味蕾下的情感撫慰 (2014-03-07) (圖)
銀幕短打:電影節,又見電影節! (2014-03-07) (圖)
新戲上場:《觸不到的她》愛在虛擬時空 (2014-03-07) (圖)
影碟別注《:引力邊緣》人在宇宙沒有最強 (2014-03-07) (圖)
黃子桓 編劇要有牙力 (2014-02-28) (圖)
影音館:《華爾街狼人》The Wall Street Blues (2014-02-28) (圖)
新戲上場:《龐貝末日:天火焚城》末世下追愛 (2014-02-28) (圖)
流金歲月:《獅子山下》的盼望 (2014-02-28) (圖)
徐小明導演經驗之談:香港電視業出路如何? (2014-02-21) (圖)
銀幕短打:鼓勵中小學生拍短片 (2014-02-21) (圖)
對照記:《馬場大亨》瘋狂的浮華歲月 (2014-02-21) (圖)
奧斯卡外語片 五強電影鹿死誰手? (2014-02-14)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聲光透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