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清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科技經理馬晉彥先生於近日在《傳媒透視》撰文,介紹「民間全民投票計劃」電子投票系統,聲稱市民正需要這一個渠道。其中,在提及不能有效認證身份而規避重複投票等技術缺陷時,多次以「文明」為由以避之,包裝其赤裸裸的「野蠻民調」。
港大民調硬銷違法問卷
且不論港大民研計劃的客觀性與公正性,現時已經遭受社會廣泛批評及質疑,被指用學術包裝政治。以「元旦民間全民投票」為例,第二題即指「行政長官的提名程序不應設篩選機制」,第三題更指「行政長官的提名程序應包括公民提名元素」。這兩個問題本身沒有法律基礎,且有很強的引導性,完全站在反對派的立場上。
基本法確立提名委員會,而沒有「篩選論」和「公民提名論」,後兩者只是部分反對派人士提出的「政治詞彙」。事實上,提名委員會是唯一獲基本法賦予權力提名行政長官候選人。「公民提名」和「政黨提名」屬於另起爐灶,認同其即等於修改基本法。正如網民所言,若沒有合理的提名機制,希特拉也可以參選2017香港特首。因此,筆者認為,港大民研計劃向市民硬銷違法的問卷,無異於「野蠻民調」。
電子投票有違嚴謹性
港大民研計劃每當遭遇批評時,都會拿起「捍衛學術自由」這個盾牌,並屢次在聲明中以學術研究自居。社會普遍認為,即便是學術研究,也並非屬於不能碰的禁臠,只要公眾有足夠的事實、依據和道理。但港大民研計劃恰恰漠視客觀事實和科學要求,經不起社會的品評。
眾所周知,港大民研計劃電子投票的認證系統經不起推敲。其一,電子投票未能識別參與投票的網民是否屬合資格選民;其二,網民可以下載工具軟件產生有效的身份證號碼,填寫符合邏輯的資料即可輕易規避系統檢查;其三,網民可以隨處購得多個手機號碼,隨時接收認證短訊參與投票,大財團完全能夠投入大量資金操控投票結果。更有甚者,網民可以透過攻擊網絡伺服器修改投票數據,輕易顛倒結果。事實上,港大民研計劃也曾在電子投票的程式上做過手腳。2012年3月23日舉行「全民選特首」投票時,將中途斷網者、放棄者和操作失敗者統統默認為「投白票」,迎合反對派發起的「流選隱瞞」與「投白票論」。這些難道不都是「硬傷」?
在IT及數字工程領域,有「零缺陷設計與製造」理念,倡導從用戶的價值層面、精神領域入手,通過知識的積累和嚴肅認真的態度,建立品質預防系統,把工作做得準確無誤。而民意調查與電子投票何嘗不是,嚴謹的科學態度對於民意研究、政治研究和社會研究至關重要,必須尊重事實,決不做有背道德的事情。鍾庭耀的民調項目掛上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之名,彷彿為其民調鋪了一層學術光環。筆者認為,港大民研計劃披着學術「外衣」為反中亂港和「港獨」提供「民意基礎」,但必須要有嚴格的制度和嚴謹的態度,使項目及其結果做到「零缺陷」。
民意調查猶如一部龐大複雜的機器,運轉是否正常取決於是否按法律和制度進行,取決於各程式和環節能否正確有序運行。文明社會容不得野蠻專橫,號稱和呼籲的「文明」掩蓋不了野蠻的事實,野蠻也終究會被文明戰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