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梁華勝表示,街坊會服務中心招牌由同事製作,在此留影意義特別。 鄭群 攝
掌門人
旺角街坊會1951年創立,至今已有63載,見證了一個甲子的地區變遷。1979年落成的旺角街坊會陳慶社會服務中心大樓,是區內地標建築。接掌帥印近10年的該會主席梁華勝,一直堅持「守望相助,休戚相關,患難相扶,移風易俗」街坊會4大信條,以及「承先啟後,與時並進,積極進取,拓展未來」理念,發揮「官民溝通」橋樑作用,促進坊眾與政府之間有商有量。社區和諧繁榮,就是他最大的責任和心願。■香港文匯報記者 解玲
梁華勝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笑說:「20多年前,礙於師父情面,到街坊會打轉,行行企企,可說是毫無興趣。想不到,如今街坊會已成為自己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梁華勝有深厚的家國情懷,加入理事會後,即提議回歸日和國慶日均在街坊會舉行升國旗與區旗儀式。「身為中國人,這是自然而然的事。理事會仝仁一齊參加升旗禮,國歌奏起,對坊眾來說,也是一種公民教育。」
面臨轉型期 求新求變
旺角街坊會創立至今63載,旺角區不斷變化。近年,日新月異的旺角區亦須隨茩輕鉽掄{的轉型期,不斷求新、求變。梁華勝認為,這是坊會和他自己義不容辭的使命。在他眼中,對社會有益、令市民受惠的事就要做。他至今銘記師父的話,除了做好自己的事業外,都要對社會有少少服務、少少貢獻。再次蟬聯主席,計仔多多的「勝哥」笑言,定會努力為坊眾做實事。
大角咀廟會 遠近馳名
3月2日,聲勢浩大的「第十屆大角咀廟會」剛剛息鑼。談及盛況,「勝哥」一臉興奮。憶起2005年上任不久,他應油尖旺民政事務專員蔡志華之邀,攜坊會仝仁,開足馬力主辦首屆「大角咀廟會」,提振「沙士」過後一度低迷的本土經濟與旅遊業。怎知活動一炮即紅,萬人空巷,口碑載道,連年不斷蓬勃發展,成為遠近馳名的地方特色節日,不僅凝聚社區動力、宣揚中華文化,亦增強各種族坊眾融合和歸屬感,帶旺地區經濟和本港旅遊。
「雅俗共賞,包羅萬有」,是梁氏對大角咀廟會的概括。他不滿足於慣性思維,年年推出不同主題,添加新鮮元素。譬如60醒獅齊巡遊,夜晚500呎夜光龍表演,把盆菜宴搬進市區,搞街頭時裝秀,展示紮草蜢、剪紙等傳統手工藝,設立逾30個免費攤位,鼓勵青年創業創新等。凡此種種,不一而足。活動風生水起,年年吸引本港市民,聲名更遠播海內外,內地、新加坡、台灣甚至加拿大皆有旅遊團專程赴會。
文化活動 盼融合各界
本屆廟會主題「同一天空下、齊創共融新世界」,亦出自他的手筆。他期望以文化活動融合不同種族、不同年齡、不同宗教、不同社群、不同界別人士,令大家齊參與,消除隔膜,創共融新世界。
本屆亮點之一是由不同族裔青年組成的金龍隊、60頭醒獅引領的60面國旗及15面區旗,為大巡遊揭幕。繼去年首度邀請不同國家來港的交流生出席後,今年讓交流生做義工,教他們用中文字寫天燈,扮演中國古代的皇帝、宮女巡遊,又食又玩之餘,轉頭已把活動靚相擺上社交網站,給交流生活留下難忘一頁,亦體會到中西薈萃、古今融合「亞洲國際都會」所言非虛。
服務街坊過程中,他笑言,自己由一個「悶蛋」變成善於與人溝通的人。在別人眼中,好像是自己出錢出力為人服務,但其實自己已不知不覺培養了喜樂的心,臉上終始帶笑。他現在「每天晨早8時許就出門,夜晚10時許才回家。街坊哪裡有需要,就到哪裡,自己舖頭都是抽空才去,其樂無比」。
批激進「佔中」 損害大眾
他以赤子之心關注坊會,自稱「不問世事」,但言談間流露出對香港的隱憂:「以激進手段癱瘓中心區,對各階層都是一種損害。凡事應以包容心態,有商有量......小到家庭,大到社區甚至國家,都以整體利益為重,這是再明白不過的道理。」
肥仔忙碌 變「苗條壯男」
言談間,坊會秘書長李燕梅不時「揭短」,說「勝哥」從加入坊會時的「後生肥仔」一路忙到現在變成「苗條壯男」,整個身心都擺在坊會,「連廟會整條街的燈籠都是他帶領同事一起掛起來的!你說別人怎麼會不服他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