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李國森與中大生為視障人士舉辦放映會。鄭伊莎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伊莎)聽覺、觸覺、味覺及嗅覺,是視障人士認識世界的重要渠道,為讓他們跨越視力和語言界限,探索奧妙海洋。由兩位中大民族音樂學研究生組成的「樂動視遊」(MOTIVIC),聯同一班中大校友、學生,為5齣以海洋保育為主題的紀錄片,進行翻譯、配音等後期製作,製成長達一小時的電影。免費電影放映會昨日首度為近90名視障人士及其親友舉辦,配以口述影像,帶領視障人士衝出香港,遨遊深海,促進傷健共融。
「樂動視遊」於2012年設立,創辦人是中大民族音樂學研究生李國森。他自小熱愛音樂,1月參加地下音樂會,認識非牟利海洋環保機構The Ocean Recovery Alliance創辦人Douglas Woodring。在對方鼓勵及協助下,他以海洋保育為主題,為視障者舉辦電影放映會,「帶領視障人士『旅行』,讓他們善用聽覺,感受海洋奧秘。」
香港三藩市海洋電影節播放
電影放映會以5齣海洋保育為主題的英文紀錄片剪輯而成,從抄寫、翻譯、粵語配音等後期製作,均由李國森及其拍檔中大畢業生莊園,以及15名中大學生、校友「一手包辦」,並邀請專業口述影像員在現場準備口述影像。主題包括介紹海洋深海巨獸、用舊船改建孟加拉海上醫院、大白鯊與鰭足類動物之間的生態平衡等。影片將於「第三屆香港三藩市海洋電影節」播放。
因為時間緊湊,僅得1個月製作,李國森團隊幾乎每天僅休息2個多小時,有友人質疑他:「做這些活動,你得到甚麼?」他回答:「現在不做,也許以後都沒有機會。」他認為,每個細小片段,也會拼湊成色彩斑斕的人生,期望善用對音樂的興趣,結合世界各地音樂文化,為視障人士打開一扇窗,認識世界。
香港盲人輔導會訊息無障礙中心經理陳麗怡表示,是次為香港首次在海洋生態紀錄片中加入口述影像,亦是一眾會員首次觀看此類紀錄片。不少人反映指,電影有助增加他們對海洋世界的認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