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近年來,以《盜墓筆記》、《鬼吹燈》等為首的「盜墓體」小說風靡大江南北,小說裡描寫的盜墓者神乎其神的技巧、墓主人布下的層出不窮的防盜手段、古墓裡離奇的探險經歷十分吸引讀者的眼球。人們亦對考古發掘十分好奇,那麼古墓裡是否真如小說裡描述的那麼傳奇?
韓立森說,古墓中的防盜措施確實有,但是不像盜墓小說裡說的那麼傳奇。在我的考古生涯中見過的防盜手段主要有疑塚、真假棺槨、巨石流沙堵門等。所謂疑塚,大家最熟悉的就是曹操的72疑塚,實為北齊東魏貴族大墓,也包括曹魏時期的貴族墓;真假棺槨就是墓室上面放的假棺槨,底下幾尺深的地方埋着真棺槨;還有就是用巨石、流沙堵住門或墓上堆一層巨石和流沙,讓盜墓者難以進入。至於小說中描寫的機弩飛箭、伏火毒煙、甚至於殭屍等等,我沒見過。
最可笑的是,有些盜墓賊居然把盜墓小說作為「操作指南」。「不可否認,古往今來,有些盜墓賊技術十分高超,像我們發掘的曲陽縣田莊大墓,打開以後發現各個時期盜洞就有二十多個,其中有很多直達棺槨,很準。」他們也是要做研究的,而且都是「專家」。到了明清,防盜主要措施是把墓造的固若金湯。韓立森說:「看過電影《東陵大盜》吧,孫殿英還是用炸藥炸開慈禧陵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