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羅嘉雯(前)捐出三分二右肝,拯救患病的父親。後排左起:港大護理學院教學顧問許嘉蒂、護理學院院長羅鳳儀。鄭伊莎 攝
住院嚐病人感受 立志服務更貼心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伊莎)「身體髮膚,受諸父母」體現中國人的孝道,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護理學院二年級生羅嘉雯,是家中么女,為挽救患有急性肝炎的父親,決定將受諸雙親的肝臟「回贈」予爸爸,勇敢的舉動令人感動。這位正修讀護理學的小妮子,在住院期間,經歷過情緒的低谷,從此更明白病人的感受,亦堅定了她當護士的決心,立志未來為病人提供更貼心的護理服務。
羅嘉雯的父親是乙型肝炎帶菌者,去年2月因感冒未癒,及後檢查證實為急性肝炎,需要進行換肝手術。雖然可等待屍肝移植,但怕羅父在等候期間病情惡化,故醫生建議盡快進行活體肝臟移植。
說服兄姊 19歲么女「捐到盡」
而這重要的人生抉擇,就落在當時年僅19歲的羅嘉雯、其哥哥及兩位姐姐身上。由於4人的血型均適合捐肝,各人均積極提出要捐肝,並對此爭持不下。
雖然是家中么女,但嘉雯認為自己應要肩負起幫助爸爸的擔子,「爸爸大家也有份,我又讀護理學,理解整個手術過程、併發症,有信心可以面對。」羅嘉雯最後說服了其兄姊,由她捐肝。
去年2月中旬,由身體檢查至入院做手術,歷時只有短短3天。她坦言:「躺在手術床上,進入手術室前一刻,內心曾經很掙扎、害怕,幸好有家人陪伴,讓我感到很安心。」她捐出三分二右肝給父親,醫生指這分量屬「捐到盡」,是其身體能夠承受的最大極限,預計對她未來的生活及健康不會有太大影響。
嘉雯憶述,手術後第2天,她到病房探望父親。甫見面,父親便輕輕捉着她的手問:「你好不好?」她指雖然當日兩人對答不多,但在父親的神情及簡短的對答中,已能深刻體會到父親對她的關愛。憶述當日情景,嘉雯眼睛紅了起來。這次手術,也讓平日不懂表達情感的父親,學會關心子女的日常飲食、健康情況,使親子關係更進一步。
病房啜泣 獲護士關愛安撫
換肝後,經過3個月休養、康復,羅嘉雯須休學一個學期。在留院期間,她指最難忘的是,在醫院躺了4日後,終日無所事事,令其心情低落,禁不住在病房啜泣。護士見狀,走過來安撫她,指其家人即將會帶食物前來探望,「讀書時,我也知道病人會出現情緒,但當自己變成病人,知道病人的想法,又在被照顧的過程中,得到醫護人員的關愛,這是很難忘、奇妙的體驗。」
手術不僅拯救了羅父的性命,嘉雯更認為,這更讓她確定了當護士的決心,期望日後以「醫者父母心」的心態,照顧及關心每一位病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