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林筱魯表示,沙中線工程毋須待考古完工後才開展。莫雪芝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港鐵沙中線土瓜灣地盤先後發現宋元古井,政府已決定原址保留首個發現的古井,至於另一個古井和古建築結構如何處理,需待今年第三季完成考古並作分析研究後方有定案。古物諮詢委員會主席林筱魯認為,毋須等待所有考古工序完成才開展工程。不過,有團體指外國考古多在得出全盤保育方案後才會施工,又建議車站可參考雅典做法,結合博物館和車站,達致發展與保育並存。
古諮會主席林筱魯昨日出席港台節目《城市論壇》時指,過往已有文獻指香港早在宋代已有人居住和活動,故有指今次考古發現「將香港歷史推前一千年」是不夠準確。他指,今次發現特別之處在於在市中心發現宋代歷史活動可就過往文獻作引證,但現時未完成相關歷史分析工作,大眾應稍安毋躁。
他又指,過往已多次向港鐵確認,正進行考古工作的範圍不會進行港鐵建造工程,而考古牌照所涉範圍較港鐵施工範圍大,若要待完成考古挖掘和研究完成後,港鐵才可施工,是超越考古和保育的思考,認為毋須等待所有考古工序完成才開展工程。
公專聯倡倣希臘結合博物館車站
公共專業聯盟創會主席兼政策召集人黎廣德則認為,今次大量文物發現非單一遺蹟,而是一大片考古遺址,同時看到三個不同文化層,是香港史無前例。他指,外地考古多是完成全部考古工作,得出全盤保育方案後,工程才可施工。他又以希臘雅典一個地鐵站作例,建議可將博物館與車站結合,將文物在站內展視,讓發展與保育並存。
香港大學中史碩士同學會會長何漢權表示,今次宋元文物發現改變過往香港在1842年前只是落後小漁村的說法。而本港從東漢有李鄭屋古墓、唐代有屯門軍港、加上今次的宋代文物,可見中華歷史早已在香港生根。
何漢權認為,社會對今次文物發現應「珍而重之」,建議港鐵增加考古專家數目,並將他們的看法公開,令市民信服,而市民亦應尊重考古專家意見。九龍城區議員任國棟則指,應待第二期和第三期有報告,再決定整個範圍的處理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