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斯路 資深評論員
政府就香港未來發電燃料組合展開諮詢,提出兩個方案。分別是在2023年後,一是由內地輸入電力佔一半,兩成依然來自現時為本港供電的大亞灣核電站,三成購自南方電網,而剩下的一半用電就由本港發電。另一個方案是六成為本地天然氣發電,兩成同樣來自大亞灣,剩餘兩成來自本地燃煤或可再生能源發電。
內地有能力保證供港電力穩定
諮詢期間,反對的聲音主要是針對從內地電網購電,穩定性或有不足,擔心如果香港的電力供應出現不穩,會影響本港競爭力。發出此聲音的多是現階段香港的電力賣家,也就是香港的兩家發電公司,所以立場自然是反對的理由多。但是由全港市民的實際利益出發,其實主要無非是考慮兩個問題,第一、供電安全穩定及對本港環境影響較小的,而另一就是電價問題。
穩定的電力供應已是港人視為理所當然的事,現時兩間電力公司在這方面有數十年的良好紀錄,穩定性達99.999%,高於紐約及倫敦,市民對此保持充分信心。相反內地的電力提供穩定性,過去給人的印象並不好。但是內地多年來一直大力發展電力事業,已有長足的進步。尤其是內地充分利用幅員遼闊、可綜合利用多種能源的優勢,形成水電、核電、煤電、油電和氣電綜合供應的大電網,基本滿足市民生活用電和工業的大量用電。香港人往往還留在珠三角「開三停四」用電困境的印象中,其實那已是昨日黃花。
香港現時考慮購電來源的南方電網,目前服務內地2.3億人口。若在2023年開始購電,香港屆時需求亦只佔南網在2012年發電量的不足百分之二。香港700萬人的生活用電,相對廣東近億人的生活同工業用電,這個數字只是滄海一粟。即使香港屆時一半用電來自南方電網,也不過只有350萬人的需求量而已。
再看人口40幾萬的澳門,九成電力購自內地,穩定性達99.9999%,水平還較香港更高。所以市民有這方面的顧慮是不必要的。況且,香港兩家供電公司尚有後備供電機制,萬一內地供電有意外亦可及時無間斷接續供電。以這個理由反對引入內地電,理由並不充分。其實,只要內地電網承諾供電,相信有能力有技術將可靠性達致接近百分之百。
出現「挾電要價」的機會不大
最後,最關鍵問題還是價格。無疑,若內地電貴過香港,那麼根本就無需考慮購買。相對而言,內地大電網的構成多元化,除了煤電、油電、氣電,還有廉宜的水電、核電,總體而言成本較低。而政府諮詢的方案二中,增加採用天然氣,那麼成本不斷增加是無可避免。政府長遠目標是完全淘汰燃煤發電,若過分依賴天然氣,不但分散風險的能力降低,何況天然氣價格只升不跌,頁岩氣短期遠水救不了近火。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兩家電力公司同政府又有利潤保障協議,天然氣成本價再貴都不怕買,可以將成本轉嫁,捱貴電的將只是升斗市民。
有人擔心,內地電網是否會在香港引入後「挾電要價」呢?根據東江水加價的經驗,事實上內地電是有加價的可能。但東江水只此一家,而從南網購入電量卻不超過香港總用電量的三分之一,香港與內地商談有自己的本錢。況且,香港也不缺談判高手,而官司打到中央,中央也不允許地方胡來。
有人鼓譟電力有戰略價值,千萬不能被內地綑綁,這種言論明顯是惡化香港和內地的關係。事實上,廣東是將最好的水資源引到香港,比廣州、深圳的水質都好。香港可以喝東江水,電怎麼就不能買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