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富金融策略師 黎智凱
美國勞工部6月6日公佈顯示,美國5月份非農部門新增就業崗位數達到21.7萬個,連續第4個月保持在20萬個以上,失業率維持在6.3%,創下近5年半來的最低水平,連續7個月保持在7%以下。數據顯示,美國就業市場在多個領域實現廣泛增長,其中製造業新增就業人數達到1萬人,為連續第10個月增加。在筆者看來,新增就業崗位穩步增長說明美國經濟復甦基礎進一步得到夯實。
當中國還在討論要不要降准降息來緩解經濟增速下滑的風險,歐洲央行行長馬里奧.德拉吉直接打出了一對「大小王」。6月5日,歐洲央行舉行議息會議後決定將歐元區主導再融資利率下調10個基點至0.15%,隔夜存款利率下調10個基點至負0.1%,隔夜貸款利率則下調35個基點至0.4%;同時,將終止證券市場計劃(SMP)沖銷操作、準備實施量化寬鬆(QE)以及推出新一輪4,000億歐元長期再融資計劃(LTRO)。
不宜與歐洲相提並論
在筆者看來,歐洲央行此次行動的目的主要是希望通過進一步寬鬆措施,來刺激更多信貸進入實體經濟。實際上在兩年前,歐元區的利率基本也是為零,但是低利率並沒有使得資金更多注入實體經濟的預期目的。此次歐洲央行實施負利率,由於這種措施對於大型國家經濟體的實踐效果是沒有先例可參考的,所以現階段很難判斷,將會對經濟產生多大的正面影響。一石激起千層浪!歐洲大放水的經濟計劃在內地經濟界引起熱烈討論。中國政府是否會為應對經濟下滑調整貨幣政策?
國家統計局、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6月1日發佈的數據顯示,5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0.8%,已經站穩在50以上,而且PMI指數這是連續三月跨過榮枯線,預示中國製造業繼續穩中向好。但中國今年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128,21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4%,創出了18個月以來的新低。
結構性轉型需對症下藥
筆者認為,中國經濟現在處於轉型期,中國目前面臨的問題,是結構性問題。全面的貨幣寬鬆政策,尤其是通過全面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的方式,對於解決產能過剩、流動性資源錯配等結構性問題,本質上是無濟於事的,短期之內,中國不會像歐洲央行那樣全面大放水的。■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