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機管局指有信心設立海岸公園可令中華白海豚數目停止下降。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陳敏婷)多個環保團體今日與機管局召開閉門會議,討論第三條跑道對環境的影響。機管局昨日重申,施工階段對海豚的影響只屬暫時性,有信心透過緩解和補償措施,包括設立海岸公園,令中華白海豚數目停止下降。局方並會根據環評報告提出的超過250種建議,盡量減少工程對整體環境的潛在影響。
機場第三條跑道工程近日成為焦點,外界擔心工程令中華白海豚數目進一步下降,並危及6種極具保育價值的魚類。機管局昨日再度發表聲明,回應各界擔憂,強調有信心透過緩解和補償措施,保持本港水域中華白海豚數目。
機管局表示,白海豚在施工期間會遠離噪音地方,並舉例指於1995年底,現有機場島進行填海工程期間,白海豚數目雖曾減少,但1998年機場啟用後,白海豚數目顯著回升,有信心是次工程對白海豚影響只屬暫時性。
對於曾經有預測指,上世紀90年代建造現有機場方式對白海豚造成很大滋擾,或會令白海豚絕跡香港水域,機管局表示,事實證明預測並不準確,加上是次工程會採用已證實能減低影響海洋生態的技術,有信心以更環保的建造方法,維持白海豚數目。
海岸公園有效長遠保育
機管局重申,設立海岸公園是有效的長遠保育措施。1998年設立的沙洲及龍鼓洲海岸公園,現時屬白海豚主要覓食及生育地方之一。若進行第三條跑道工程,機場島以北興建的全港最大海岸公園,有助長遠和有效維持香港水域內的中華白海豚種群。
6魚類流動性高 工程可接受
對於外界質疑,工程除了影響當區出沒的中華白海豚外,亦有機會危及在該處發現的6種極具保育價值魚類,以及全球罕見的柳珊瑚。機管局引述環評報告指出,根據拖網調查,上述6種魚類流動性高,在香港其他水域均有記錄,故評定工程潛在影響屬可接受。赤鱲角北面人工海堤沿線的建議拓地範圍內,只錄得零星柳珊瑚,覆蓋率較低,機管局會根據環評報告提出的超過250種建議,緩解、避免及盡量減少工程帶來的潛在影響。
考慮減排措施 料可緩解空污
至於工程對空氣質素的影響,機管局表示,環保署已審閱環評報告,同意報告符合環評概要及相關規定。進行空氣質素評估時,已考慮機場、本港和內地政府即將實施的一系列減排措施,包括珠三角地區2020年主要空氣污染物減排目標,相信有助緩減對空氣的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