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打鼓嶺嶺英公立學校在今年4月,由校友會與家長教師會合辦籌款晚會,籌得30萬元善款用作首期,購入第二架私家小巴。 受訪者供圖
申禁區紙擬接載跨境童 不獲政府批准無奈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伊莎)校巴近年供不應求,且收費急增,情況惹起社會關注。為解決學生「無車搭」的問題,學界均絞盡腦汁,包括動員教職員每天「打的」接送學生上下課;為進一步解決問題,部分學校靠借貸或籌款數十萬元自行購車,並以蝕本價為學生提供服務,而個別位處北區、接近關口的學校,本欲申請禁區紙,以便安排自己營運的校巴到羅湖接載跨境學童,卻不獲政府批准,令校方大感無奈。
位於屯門的世界龍岡學校劉德容紀念小學校長蘇威鳴表示,校方於2011年農曆新年後,突接獲校巴公司通知,1個月後將終止校巴服務,當時學校欲「撲校車」接載該校30名學生亦十分困難,遂把學生分為4人一組,由教師、校工、家長每天提早出發,「打的」接載學生上下課。
校方要求發學校私巴牌
上述情況維持了1年,校方終於在2012年獲校董會貸款約60萬元,購入一架16座私家小巴解決問題,但由於小巴每趟只可接載16人,司機需走兩趟,「燃油費、保險費、維修費等開支不菲,校方每年要虧損數萬元。」
蘇坦言,校方每月收取每人500元,又免費資助貧窮的學生,故一定蝕本。他促請政府按學校的需要,發出專為學校而設的私家巴士牌照。
打鼓嶺嶺英公立學校亦面對類似的問題,校長朱國強表示,兩年前校方通過舉辦兩場粵曲慈善籌款會,購入一架約50萬元的16座私家小巴;今年4月又舉辦另一場籌款晚會,籌得30萬元作首期,購入第二架私家小巴。由於該校接近邊境,故校方有意安排校巴到羅湖接載跨境學童,避免他們要捱貴車費。
不過,由於校巴須領有俗稱「校巴禁區紙」的封閉道路通行許可證,校方在兩年前曾向教育局申請羅湖道的「禁區紙」,惟局方回覆指該校應向警方查詢。其後警方又指此事應由教育局處理,另有教育局官員又曾向朱國強反映,事件亦牽涉保安局,結果事情一直未有進展。
質疑校巴公司劃一推高車費
據了解,該校新學年有近100名小一跨境生入讀,連同在校的跨境學童,將有130名學童需要跨境校巴服務。目前坊間提供的跨境校巴每月車費要近千港元,學生負擔沉重,故有數名小六跨境生無奈自行上學,每天坐火車至上水站,轉小巴到校;亦有數名學生相約在羅湖,一同「打的」上學,路程奔波勞碌。
朱質疑指,「持有禁區紙的學校及跨境校巴公司都是數十年前就持有,近年跨境校車的需求急增,這些公司都傾好收費,把車費劃一推高」,故他建議政府應按學界的需要,每年檢視簽發的羅湖道禁區紙,把禁區紙簽發給有迫切需要的學校。
羅湖路面窄 車流量受限
香港文匯報就此向上述部門查詢,政府發言人回覆指,因羅湖道路面狹窄,對汽車流量造成限制,且這亦是羅湖管制站的唯一緊急車輛通道,若過多車輛進出羅湖道,尤其是遇上緊急事故時,將對行人及車輛構成危險。
發言人表示,為保障學童及公眾安全,以控制使用羅湖道的校巴數量,政府未有批准該校的申請,但考慮到該校位於邊境禁區內,在特殊情況,例如惡劣天氣下有接載學童的需要,政府遂於去年8月酌情簽發一張特別的禁區紙,在特殊情況下使用。
就學界質疑校巴服務持續短缺,政府發言人回覆指,現時學校因應學生和家長對校巴服務的需要而自行安排有關服務,校巴服務是否足夠,主要取決於商業市場的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