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韓彬銳(後排右二)今年新年與友人到大埔林村的許願樹,依循中國人的傳統許願。 受訪者供圖
匯聚中西多元交融 擬學成長留當教授
香港作為融合古今、匯聚中西的國際大都會,吸引不少海外學生來港修讀有關中國語言、文化、社經發展等相關課程,包括來自美國的韓彬銳(Bryce David HARTLEY)。自小熱愛亞洲文化的他,曾放棄原於瑞士修讀的大學金融學位到上海生活,後因來港旅遊對香港一見傾心,毅然「轉投」香港懷抱,報讀香港城市大學語言學及語言科技課程。來港3年間,他喜歡「港式」多元文化之餘,亦認識到本地的節慶歷史傳統,也燃起他對中華文化的熱愛,他笑言:「我最喜歡就是中華文化......文化讓不同國籍的人拉近了彼此的距離。」 ■記者 鄭伊莎
現年23歲的韓彬銳,現為城大語言學及語言科技三年生,在美國加州長大的他,升大學時遠赴瑞士修讀金融,在18歲時他到上海復旦大學交流一學期,並在當地投資銀行實習,後來不顧家人反對放棄學業留下生活,「我從小熱愛亞洲文化,一直希望到中國看看,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校園生活 更勝投行
曾經踏上「準金融才俊」、收入豐厚不愁物質生活的路,韓彬銳卻突然抽身,「以前覺得賺錢很重要,但是在上海生活了4個月後,發現每天吃着三四元的飯盒,在午飯時間與同學聊天,相比起在投資銀行工作更愉快呢。」在學期完結後,他更在家人反對、中斷經濟支援下決意留下,進一步體驗當代中國城市的生活(見另稿)。期間,他曾來港旅遊一周,「香港是一個很漂亮的地方,雖然很小,但是融合中西文化,我對這裡一見傾心。」
對香港念念不忘的韓彬銳,3年前成功獲城大獎學金來港一圓心願。他認為,香港作為國際大都市,中西文化薈萃交融,獨有的「港式」多元文化令他最為着迷,更形容香港就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飲食多元 多種口味
他最喜愛穿梭於大街小巷、摩天大廈,以及坐落在鬧市或山林間的廟宇。繁囂的中環是他經常到訪的地方,「那裡滿是雄偉的高樓大廈,在數十元消費的茶餐廳的附近,可以有幾千元的高級餐廳,很有意思!」他指,這也反映香港的飲食文化的多元,迎合不同人的口味。
「當我在中環坐一個多小時的船,可以到長洲、南丫島、坪洲等等,就好像去了另一個世界,很大落差!這方面,香港跟內地很不一樣,內地的地方太大了。」韓彬銳分享指,離島最能體驗到香港寧靜、悠閒的小島式風情,糅合中華傳統的節慶、歷史文化,「離島的居民保留了更多譬如拜神、傳統等習俗,似沒有太受到市區發展的影響。」熱愛這些傳統習俗的他笑指,除了喜歡在特別的傳統節慶日觀看舞龍舞獅、飄色巡遊、賽龍舟、舞火龍等,亦會帶領訪港的外國友人到廟宇祈福許願,例如一遊黃大仙祠,在裊裊香煙之中,依循本土習俗求一支靈籤。
文化流長 拉近距離
談及對於中華文化的熱愛程度,他不禁笑言:「我最喜歡!」他表示,中華文化五千年歷史源遠流長,是人類文明極重要一部分,「中華文化不僅是屬於中國人的,雖然我不是中國人,但是我也能夠學習、理解,文化讓不同國籍的人拉近了彼此的距離。」
韓彬銳即將本科畢業,新學年將到台灣政治大學讀國際研究碩士,「放棄金融並沒有覺得很可惜。因為當初選擇了到瑞士讀金融,我才會到上海,最終到香港來,這種因果很微妙。我一直很珍惜在香港的時間!」他稱在台灣畢業後,希望可回港當教授,傳承中華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