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林行止先生24日的專欄文章
李 浩
筆者是林行止先生的忠實讀者。讀完林先生24日寫的「正經開會幫香港 一舉數得解倒懸」專欄文章,不知是欣賞水平有限,抑或是林先生有政治立場,總覺得文理上有點彆扭,沒有過去那種暢快感覺。恕筆者直言:以林先生在輿論界的聲望,他大可不必、亦不應該擺出一副「為民請命」兼「判官」姿態,對張德江委員長等官員、建制派人士,乃至「泛民」議員都尖酸刻薄地諷刺挖苦一番。這不僅無助解決分歧,反會令民怨更大,亦有損他過去予人比較客觀的印象。
「泛民」議員難與中央溝通,扯不上中央「沒念及『兩制』」,是「泛民」議員對中央有猜疑,導致自取其辱。遠的不說,今年年初「兩會」報告沒提「高度自治」,「泛民」議員就大肆渲染,猜疑中央對香港的政策有變;4月政府促成全體立法會議員訪問上海,還特別應「泛民」議員的要求,安排他們單獨與中央官員會面。但「泛民」議員猜疑中央是「作狀、走程序」,除了在去與不去上百般造作,亦在與中央官員見面時醜態百出;6月國務院新聞辦發布《一國兩制白皮書》,將司法人員列入到「治港者」,「泛民」議員旋即作危機解讀,指中央意圖要動搖香港行使獨立的司法權,直到日前李柱銘和陳方安生訪問英國遭冷遇,有「國會議員指《一國兩制白皮書》並不顯示中央對香港政策有改變」,事態才稍稍平息。不難預見,如果「泛民」議員繼續猜疑中央,見面亦只是一場政治秀。
林先生在後文強調,「『泛民』議員這次應與京官會商的一個最大原因是要向港人交代他們曾竭誠盡力爭取他們支持的『三軌方案』」,「北京與特區政府,無論他們是否已有方案謅議,均不應拒絕這類溝通」。筆者以為,要不是林先生多慮,就是低估中央了。今年香港圍繞2017特首普選爭拗這麼多,有舉辦「全民公投」的、有遊行示威表達訴求的、有意圖違法「佔中」的,亦有號召「幫港出聲」的等等。即使中央駐港機構和特區政府都沒有如實向中央反映香港的實情(事實不可能),相信中央亦能夠透過各種不同的渠道,掌握到港人的真正訴求。筆者認為,當務之急應該是回到基本法的框架之下,去尋求政改的最大共識。這不僅是唯一有效的途徑,亦是香港作為法治社會所必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