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4年8月5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50年或三成人吃不飽


放大圖片

■戴沛權的研究推算,2050年全球溫度上升令全球糧食減產11%。馮晉研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馮晉研)全球人口持續膨脹,如何確保穩定的糧食供應是一個重要議題。香港中文大學地球系統科學課程助理教授戴沛權,利用計算機模型模擬了未來環境變化及人類活動,預測出全球氣候暖化和空氣污染對農作物產量的影響。研究推算由現時到2050年,全球平均農作物生長季節的溫度會上升攝氏1度至2度,屆時全球糧食產量將減少逾10%,10人中至少有3人營養不足,若無任何管制或改善空氣污染措施,情況將更加惡劣。

戴沛權指,有些農作物對極端氣溫或臭氧污染特別敏感,可以按區本制定改善方案,更能有效保障農業發展,有關研究獲國際期刊《自然-氣候變化》刊載。

氣候變化和空氣污染令糧食減產,加劇發展中國家營養不良的問題,同時令發達地區食品價格出現大幅波動,以食品進口為主的香港也會受牽連。戴沛權自2012年起,用70萬元的資助,研究氣候暖化和空氣污染兩項因素相互結合下對農作物的影響。他採用研究計算機模型,將全球割分為細小的版圖,利用臭氧、溫度、農作物產量、地球系統中物理和化學成分之間複雜的相互作用等全球性數據,精確預測未來氣候和空氣質素。

結果顯示,2050年全球平均農作物生長季節的溫度會上升攝氏1度至2度,農業發達地區如中國、印度、美國及歐洲等會急升2度至3度。氣溫上升將令全球糧食減產11%,營養不足率將達35%。

臭氧污染失控 營養不足率49%

有關研究亦推算人為因素對農產的影響,若國家及地區積極控制臭氧污染,2050年可降低全球糧食減產幅度至9%,營養不足率可降至27%;但若不採取行動,全球糧食減產量將達15%,營養不足率將高達49%。他以主要生產大米和小麥的中國為例,若採取臭氧管制措施,35年後的大米和小麥產量可分別增加約5%和10%,反之則減產約2%和10%。

在個別地區的農作物產量受不同因素影響,如臭氧污染會影響小麥生長、極端氣溫則令玉米減產。戴沛權指出,可按農作物的特性在不同的區域進行氣候變化調適及臭氧控制措施,前者即是種植耐熱的品種,後者就是管制化石燃料燃燒排放出來的碳氫化合物和氮氧化物等措施,以應對糧食產量下跌的問題。

相關新聞
密件再證 毛涂陳「分肥」難抵賴 (圖)
踢爆反對派謊言電郵內容 (圖)
特稿:毛黎交往密 謊稱不熟悉
網民促「民主惡棍」下台
毛孟靜收夫捐50萬時間琣X (圖)
肥黎狂派350萬谷「公投」
各界:港人應看清反對派合謀亂港 (圖)
《蘋果》總編批議員出賣「金主」
「黑金」電郵內容 (圖)
大遊行「築」願和平普選 (圖)
「8•17」大遊行兼獻花#
首創「急步區」免「塞人」 (圖)
拒利誘「造數」 趕絕抹黑
新民黨籲遊行反「佔中」 (圖)
港繁榮穩定永遠排首位 (圖)
25新界青團聯署加入大聯盟 (圖)
周融駁《蘋果》抹黑:不會參加區選立選 (圖)
范太:「佔中」不可改變中央立場 (圖)
「十三學者方案」推改良版 倡沿用四界別 (圖)
教區籲各界商政改不忘民生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