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4年8月15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百家廊:母雞下蛋


放大圖片

■雞蛋。網上圖片

盧一心

母雞下蛋是很平常的事,母雞長到一定的時候就開始下蛋,這是自然規律。母雞下蛋之前叫聲不一樣,有經驗的老阿婆一聽就知道母雞要下蛋了,於是就會事先備好一個窩讓其下蛋。窩裡會鋪上一些乾草,好讓母雞下蛋時不會把蛋碰破壓破。母雞下蛋有時也未必一定要在事先備好的窩裡下,有時會躲到外面某個草垛裡,自己弄個窩就在裡面下蛋,讓母雞主人好找。有時也會因此生出許多麻煩出來,甚至造成大大的誤會,甚至可能發生一些意外乃至危險。

母雞下蛋之前的叫聲,不只讓有經驗的老阿婆聽得懂,連樹上的麻雀好像也聽得懂,每當母雞要下蛋的時候,屋前屋後的樹上都會引來許多麻雀,嘰嘰喳喳叫個不停,好像在討論明天如何分享母雞下的蛋一樣,有時爭論得互相不服氣,麻雀與麻雀之間也會拚個你死我活,從樹上戰到地面上,又飛上屋頂繼續搏鬥。麻雀拚命的樣子同樣很殘暴,互相不服氣,一邊用尖尖的嘴巴啄對方的頭和身子,一邊用利爪抓對方的羽毛,還用叫聲助陣,但結果往往不分勝負,很快各奔東西,算是扯平。或許鳥們其實已經分出勝負,但我們不知道,因為聽不懂鳥語。再說,俗話說得好,「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這方面至少我是外行。

母雞下蛋的時候,經常有麻雀們在樹上、屋頂上,有時還會飛落地面,好像緊盯着母雞下蛋,隨時準備先下手為強,把裡面的蛋汁吃掉一樣,可是往往難得有這樣的機會,或許麻雀們的心思早被有經驗的老阿婆識破了,往往還沒下手蛋就被老阿婆掏走了。那蛋一定還是溫溫的,拿在手裡有一種很暖和的感覺。老阿婆掏到蛋以後,臉上的笑容會很幸福,偶爾會下意識地朝着樹上、屋頂上的那些麻雀們看一眼,不經意的一瞥似乎就是對鳥們的嘲笑。我想,此時此刻,麻雀們一定氣死了,一定對老阿婆恨之入骨,咬牙切齒。或許,此時此刻,麻雀們一定又在互相埋怨,又或者在互相探討如何才能得到那些雞蛋。又或許,麻雀們根本就沒有偷雞蛋的念頭,只是人類自己太小心眼又太小氣和多疑罷了,真是慚愧。

不過,有經驗的老阿婆也經常會有失手的時候,母雞下蛋也太不聽話了,家裡樓梯下或牆角專門為其備好的窩不用,躲到外面某個草垛裡下蛋,有時候找都找不到,於是就懷疑被麻雀們吃掉。其實,老阿婆雞蛋丟失,有可能是被某個淘氣的孩子無意中發現並掏走,也有可能是被蛇吃掉。蛇吃雞蛋是常有的事。蛇雖然是近視眼,可牠往往在不動聲色間就把整窩的雞蛋全吃掉了,這一切,或許都被樹上和屋頂上的麻雀們看得清清楚楚,可麻雀們不是蛇的對手,只能當冤大頭。

在過去,鄉下人靠養母雞下蛋過日子的大有人在,但當時人們普遍都窮,小日子難過,母雞下的蛋往往捨不得吃,多積幾個後會把它拿到市場上去賣,然後換糧食或其它東西回來填補家用,儘管那時的雞蛋很便宜,一個雞蛋也就一毛錢左右,但還是要拿去賣,因為糧食或其它東西似乎比雞蛋重要,因此靠養母雞下蛋過日子的人不少。不過,不知為什麼,當時的人們頭腦就是不靈活,不懂得多養幾隻母雞來下蛋,這樣不就連自己也有雞蛋可吃了嗎?轉念一想,也能理解,在當時養太多隻母雞會被當成走資本主義道路,果真如此,不但雞沒了蛋也沒了,還可能會被抓去遊街示眾,輪番批鬥,有誰敢冒這個險?因此只能是小打小鬧,大都只養一兩隻母雞而已,而且大都是無助的孤寡老人在養,藉以維持生計。

過去,鄰村一個老阿婆就是靠養母雞下蛋過日子的,她生有一兒一女,但都很窮,老伴又撒手先走,自己為了自保就養了兩隻母雞,這兩隻母雞也算是很有良心,或者說很懂事,彷彿比自己親生的兒女還孝順,很會生蛋,就這樣讓這位老阿婆能夠生存下來,也因此她視這兩隻老母雞為己命,比自己親生的兒女還親。可是,有一次她也因這兩隻老母雞而冤枉了一個「好人」。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老阿婆在屋簷下築了個簡易的雞棚,母雞就在裡面下蛋。那一陣子,老阿婆的母雞下蛋後經常不見了。那個時候,村裡有個小伙子,整天游手好閒,不務正業,經常幹些偷雞摸狗的勾當,影響很壞。於是,老阿婆就懷疑雞蛋是被他偷走的,於是就經常對着他指桑罵槐,起初,那個小伙子看起來很生氣,幾次欲向她解釋說沒有偷她家的雞蛋,沒想到老阿婆不聽他的,反而更認為雞蛋是他偷的。後來,有一天晚上,老阿婆正在睡覺,忽聽到外面有動靜,老阿婆認定一定又是那個壞小子在偷她的雞蛋,於是,悄悄起床,拿着一根棍子,準備開門去打他,然後人贓並獲,讓他無可抵賴。可是,他從門縫裡往外觀察了好一陣子卻沒有發現那個壞小子的影子,正覺奇怪,心想可能走了,一看母雞還在下蛋,也就放心,打算回床睡覺。這個時候,她突然發現床帳上似有東西在晃動,感到似乎不對勁,於是就擰亮電燈。這一擰本不打緊,燈一亮把她嚇得顫顫發抖,本來就已進入殘花敗柳之際,哪堪又遭此驚嚇,好在也就早已到了視死如歸的年齡,一陣驚顫之後馬上鎮靜下來,知道那是一條大蛇。只見那條大蛇約有一米多長,倒掛在床前的一條鐵線上,那條鐵線平時是用來掛布簾的,早已不用掛了。那條大蛇用尾巴勾住電線,頭伸直往下垂着。令老阿婆大感意外的是,那條大蛇不但沒有半點惡意,還張口吐出一大堆的東西,仔細一看,竟然是雞蛋清和蛋黃。老阿婆似有所悟,心知自己冤枉了「好人」。那條大蛇吐完蛋清蛋黃後掉頭十分疲倦地從窗口游走。第二天一大早,老阿婆提着一小籃子的雞蛋上門去給那個壞小子「負荊請罪」,沒想到那個壞小子大受感動,從此改邪歸正,不再做偷雞摸狗的勾當,幾年後竟成為村裡發家致富帶頭人。有時候,一件小事也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一個人也可能被某個意外的場景影響終身,真是如此。

其實,母雞下蛋的佳話還有很多,但已經不必再多說了,看來善念確可度己亦救人,還會有更多的啟示。事實證明,在這個世界上要鬧明白的事情實在太多了,但不諱言,在這個世界上,我不明白的事情還有很多。類似那條大蛇為何會在半夜前來悔過,還給那個壞小子「不白之冤」?而那個壞小子又為何會在一念之間幡然醒悟,從此洗心革面,上演「浪子回頭金不換」的人間喜劇?難道這就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或有神明在暗中指點迷津嗎?毫無疑問,這是很極端的一幕,有些人可能會認為這是作者編撰的,而我要說,這是千真萬確的事情。

相關新聞
百家廊:母雞下蛋 (2014-08-15) (圖)
雙城記:《雷雨》 (2014-08-15)
翠袖乾坤:酷熱是主觀的 (2014-08-15)
古今談:美國的外交出現了大盲區 (2014-08-15)
方寸不亂:熱血「金毛」 (2014-08-15)
演藝蝶影:四看《笑之大學》 (2014-08-15)
此山中:丹露之路 (2014-08-15) (圖)
百家廊:朋友之間的距離 (2014-08-14) (圖)
琴台客聚:沒台大翻新 (2014-08-14)
翠袖乾坤:上了這課「行為藝術」 (2014-08-14)
海闊天空:像海般大的湖 (2014-08-14)
七嘴八舌:食物及衛生局局長不易當 (2014-08-14)
隨想國:拖延症狀 (2014-08-14)
獨家風景:銷售歷史 (2014-08-14)
百家廊:土地情 (2014-08-13) (圖)
琴台客聚:喝咖啡的學問 (2014-08-13) (圖)
翠袖乾坤:「沒女」需要整容還是改造性格? (2014-08-13)
天言知玄:為死別旅遊 (2014-08-13)
生活語絲:「和尚學院」 (2014-08-13)
隨想國:社會賢達不見了 (2014-08-13)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