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4年8月15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雙城記:《雷雨》


何冀平

今年是曹禺先生創作《雷雨》八十周年,北京有很多慶祝活動和研討,北京人藝分別在北京上海演出這台經典名劇,而引起各界更大反響眾說紛紜的,卻是《雷雨》演出時,台下笑場。

《雷雨》誕生於八十年前。一九三三年夏天,曹禺還在清華上大學,此時正和低他兩屆的元配夫人鄭秀相戀,兩人約好暑假不回家,留在學校複習功課準備畢業考試,其實是一雙年輕人想多些時日在一起。兩人整天呆在清華圖書館西文閱覽廳,一張長桌兩人相對而坐。鄭秀回憶,「他時而發楞,時而用手輕輕敲自己的腦袋,時而用手撫摸右耳邊的『拴馬樁』,每當他想不出來如何處理劇中關鍵情節或者突然靈感來潮,就狠狠地揪一下那個小疙瘩......名叫靈感球」,曹禺是在結構劇本《雷雨》。劇本描述一個悶熱的夏天,劇情從始至終都和風雨欲來、電閃雷鳴分不開,看來和那個夏天的北京有關係。曹禺埋頭寫,鄭秀用工整絹秀的字跡謄出。傍晚,兩人走出圖書館,荷花池畔小山石上,曹禺對喜愛戲劇的鄭秀大談《雷雨》中的各種人物,說自己寫着寫着,不知不覺迷上了女主角蘩漪。八月,曹禺完成《雷雨》初稿,年僅二十三歲。一九三四年七月《雷雨》發表於巴金創辦的《文學季刊》,一經刊出迅速走紅,成為二十世紀中國百年話劇的一部經典。一九四九年,曹禺沒有按照鄭秀父親的安排去台灣,而做了北京人藝的院長。

一九五三年導演夏淳排《雷雨》,從此「雷打的經典,流水的兵」,劇本不動,演員更替,每一版的演員都是劇院一流大演員,每隔一二年就會上演一次。今年,首都劇場安排演出八場,在第二場「公益場」(此場票價十到四十元)演出時,遭到台下哄笑,這種情況很少在人藝的舞台上出現,引起台上台下、行內行外廣泛議論。演員們心裡都很窩火,正經的台詞,悲愴的劇情,台下卻報以哄笑聲,實在難以接受,這點我完全理解。觀眾說,笑的是某些演員過火的表演,誇張的服飾、化裝和音效,我不在現場,沒有看到很難判斷。議論大致分兩派,一說,人藝和演員要檢討表演和演繹,不能怪罪觀眾;一說青年人「腦殘」,不懂欣賞嚴肅戲劇;在此,姑且不論對錯,但有一點行內人都知道,曹禺一直認為舞台表現出來的《雷雨》和他的劇本有差距。《雷雨》第一版上演時,坐在台下看戲的曹禺,急切地跑進後台,大聲說:「快快快,受不了受不了,我那劇本裡沒那麼多東西!」平日斯文淡定的他實在忍不住了,心裡在着火,才會做出如此舉動。作為一劇之本的作者,我特別理解,這種衝動我也有過。《雷雨》所展示的是曹禺親身經歷、親眼得見或聽說,導演和演員的二度創作,不一定有那種親歷,導演焦菊隱強調要「體驗」,就是要深入理解劇本,體驗作家,將導演自己的創造性與劇作家的創作動機結合起來,從而找到最適宜表現劇本特定內涵的舞台演出形式,真正傳達出劇本的底蘊。

《雷雨》像中國一樣,經歷過「階級分析」、「反左反右反封建」各種浪潮,時至今日,曹禺心中的雷雨,究竟有多少人能理解?

相關新聞
百家廊:母雞下蛋 (2014-08-15) (圖)
雙城記:《雷雨》 (2014-08-15)
翠袖乾坤:酷熱是主觀的 (2014-08-15)
古今談:美國的外交出現了大盲區 (2014-08-15)
方寸不亂:熱血「金毛」 (2014-08-15)
演藝蝶影:四看《笑之大學》 (2014-08-15)
此山中:丹露之路 (2014-08-15) (圖)
百家廊:朋友之間的距離 (2014-08-14) (圖)
琴台客聚:沒台大翻新 (2014-08-14)
翠袖乾坤:上了這課「行為藝術」 (2014-08-14)
海闊天空:像海般大的湖 (2014-08-14)
七嘴八舌:食物及衛生局局長不易當 (2014-08-14)
隨想國:拖延症狀 (2014-08-14)
獨家風景:銷售歷史 (2014-08-14)
百家廊:土地情 (2014-08-13) (圖)
琴台客聚:喝咖啡的學問 (2014-08-13) (圖)
翠袖乾坤:「沒女」需要整容還是改造性格? (2014-08-13)
天言知玄:為死別旅遊 (2014-08-13)
生活語絲:「和尚學院」 (2014-08-13)
隨想國:社會賢達不見了 (2014-08-13)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