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蝶
除了我在劇團工作時因工作需要而經常重複觀看同一劇目之外,直至今天,我看得最多的劇目應該是《笑之大學》,共看了四次。
第一次看《笑》劇,陳文剛飾演劇作家椿一,鄧偉傑飾演審查官向坂睦男。二人的演繹令人擊節讚賞。我覺得他們的演技勢均力敵,平分春色。可惜香港舞台劇獎的「最佳男主角獎」只有一個,結果由後者捧了獎。其實無論賽果如何,我都會為獲獎的那位高興,同時亦替失落獎座的那位感到不值。
第二次看《笑》劇是因為二人掉換了角色,我很想看他們在互演對方的拿手角色時會有怎樣的效果。他們沒有令我失望,演出依然成功,證明兩位都是能演多元角色的演員。
第三次看《笑》劇的目的是讓剛升上中學的小侄兒嘗試看一齣高水準的「大人」話劇。我同時兼任他的私人戲劇導賞員,引導他明白此劇的主旨和優點。
在數年間看了三次同一齣劇,我覺得已經足夠。因此,這個由文剛退居幕後出任導演,「軟硬天師」分飾二角的版本本非在我「看劇名單」之內。不過,經不起文剛盛意邀請,我還是捧了他的場,第四度看《笑》劇。
《笑》劇還有一個令我欣賞的原因是非常優秀的劇本,三谷幸喜這個創作真有令我驚為天人之感。這個一桌二椅的劇本其實是一個悲劇﹕當日本在戰爭時,劇作家沒有創作自由,所有劇本必須交由政府審查。審查官想盡方法令劇作家知難而退,收回他的喜劇劇本,但後者卻鍥而不捨,即使數天未寐也依着審查官的刁難要求修改劇本。經過數天的相處,審查官不自覺地被他那份堅持執着的藝術家精神感動,竟然不自覺地幫忙修改和排練﹗可惜因二人立場不同,審查官到頭來還是命令劇作家將劇本改成一個毫無笑位的劇本。全劇最扣觀眾心絃的戲應是在最後一幕,劇作家不顧審查官之命,將劇本修改成令從來不懂笑為何物的審查官大笑了八十二次,原因是他翌天便要入伍,所以他在可能隨時為國捐軀前豁了出去,寫下他最得意的喜劇。
這本來是一個非常悲哀的劇本,才華橫溢的劇作家只可以在置諸死地而後生的情況下才敢拚死創作出天皇禁止引人發笑的喜劇。可是,三谷放棄沉重的討論方法,改以喜劇手段包裝全劇,叫觀眾全場在不斷捧腹大笑之餘,也深深感受到自由創作的可貴。這正是他的過人之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