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豐金融集團研究部主管 涂國彬
過去一個多月,金融市場上發生眾多變化,貫穿其中的,其實就是復甦程度的不同。各地央行取態有異,引發投資者各種預期,帶來資產價格有這樣的走勢。
可不是嗎?無論是歐洲央行決定更多貨幣政策的刺激,抑或美國退市步伐以至加息是否提早,說到底,離不開最實在的復甦進度。經濟復甦有進展的,可以考慮改變非常時期的非常手段,回復常態;相反,若復甦動力欠奉,則只有再加努力,別無他法。
美形勢掌握恰到好處
事實上,萬變不離其宗,由金融海嘯至今,真正關鍵的,就是危機當下要怎樣處理,危機過後要怎樣善後。能夠在危機後屹立不倒的,就是贏家。今次事件,最終贏家,看來非美國莫屬。
在適當的時候,做適當的事,得到適當的回應和效果。當日量寬,今日退市,他日加息,盡顯美國財金當局對於形勢的掌握,雖然未可防患於未然,但在所有人倒下之時,其能再度站起來,不可謂不強。
坦白說,量寬之為物,大家明白,迫不得已才有此策。歐洲有歷史包袱者,絕不肯輕易動用,結果錯失最佳時機。如今看來,真正用得對者,只有美國,日本用得太早又太濫,歐洲用得太遲又太少,只有美國,剛剛好。
無論如何,投資者今天猜想的,不久之後便會是事實。提早加息之事,不難想像,難就難在具體時間如何。央行行長的言論不是太難猜中,畢竟如此龐大的政策改動,由非常時期回復到正常時期,身在其中,不是說說便行,更要有多一點數據支持。故此,即使大家可能認為有不少證據已經存在,但從官僚的辦事方式,從決策者背負的責任,難怪要保守一點,多看一點,又再多看一點。總之,這個那個數據均不夠,盡可能要說服所有人,要有壓倒性的證據,才走這一步。
問題是,投資者有投資者的本領,往往不必按牌理出牌,亦不會等到見真章才出牌,牌與牌之間可以有生存空間。總之,不必理會最終如何,因為只有很少數人押注到最終,重點是一點與一點之間,怎樣押注,勝過身旁的其他人。
故此,當日前聯儲局主席伯南克甫提出可能在2013年底開始考慮退市,大家去年中便急不及待,務求快過其他人,對於防守性資產,沽之而後快。到了去年底,亦就是今年初,真正執行退市減量寬,這些資產卻又見底回升。
最近,市場上先行猜想提早加息,於是金股匯債商品,芸芸眾多資產,獨旺美元,但到了聯儲局議息,卻又來一茈行收慢,說是媒體收風準確,其實不必甚麼報道,正常投機者均會在重大宣布前,先行減倉。■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