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4年9月26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藝粹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新作論壇:社會針灸」起步中的策展型演出


放大圖片

文:肥力 /圖: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提供

近三個月來西九文化區「表演藝術」活動停不了,繼六月舉辦與肢體運用有關的工作坊《新作論壇》,七月於油麻地「榕樹頭」舉行音樂與街舞活動《自由擺》,八月再有搞作:「新作論壇:社會針灸」。為期五天半的工作坊,請來加拿大Mammalian Diving Reflex劇團藝術總監、從事社區藝術的Darren O' Donnell主持,帶領一眾來自表演藝術、社工、治療師、研究員等界別的參加者,遊走上環太平山街一帶,觀察及訪問街巷人物,像題目「針灸」一樣,挖掘當中的故事及特質,甚至是社會(地域)上的一些矛盾與症狀,繼而嘗試策劃活動,與民分享,也讓大家一起參與,甚至一起策劃,這大概就是Darren想像的策展模式。

在與新加坡藝術節前總經理、剛出任西九文化區劇場發展主管不到一年的劉祺豐訪談時,他說當決定邀請Darren來港策劃是次工作坊時,不少人士也質疑,為何這種類似社區服務、希望與居民打成一片、一起創作活動的計劃,會由「表演藝術」來策動?劉祺豐瞇了一眼很堅定的自答:那什麼才是表演藝術? 他形容一般人有一種既定的概念,以為表演必然指於場館內由表演者構成演出及觀眾在對面觀賞,然而就像「自由擺」一樣,當活動置於社區,而部分觀眾更因氣氛帶動而參與表演之中與表演者同舞時,所謂的表演者及觀眾的區分便變得模糊;更重要的是這種與民一起構築的表演情景,更能影響居民情緒,讓他們樂在其中之餘,也對地區及社區藝術有多了一份感情。而是次「社會針灸」可能更不同於前述「自由擺」類似我們熟悉的「環境劇場」情況,據Darren首日介紹自身過去於不同地域、城市的工作可見,其所創作的藝術從策劃的部分開始,已讓居民參與及組織,策劃者只是了解當地情況,繼而給予一個藝術方向或框架,之後便由居民自行發展活動,而非由創作者製造一個「成品」,供觀眾欣賞或參與的層次。例如Darren曾策劃一個邀請一班十歲左右小孩擔任理髮師,並為居民剪髮的活動。誠如Darren所說,在沒任何指引或事前訓練下,小孩剪髮的技術劣拙,出來的效果也不會好,然而整個氣氛卻是很有趣,成人及小孩不單樂在其中,也從中得到很多啟發。

可見,此種重視策劃人設計藝術框架的活動,非由導演控制整體美學,最終成果的形狀將受參與的不同居民組合影響,但反過來想,不論其中是怎麼樣的組合,也必然地具有效果。猶如是次「社會針灸」工作坊 ,由來自不同工作界別人士參與,各參與者所關注的東西也將會不同。傾向社工系的參與者確實較關注居民的生活素質,傾向於表演藝術的參加者則關心居民心性發展或其日常活動情況,互相碰撞,總會擦出火花。

有趣的是,縱然活動以「針灸」為名,但根本性上卻和社區服務不盡相同。筆者觀察了工作坊過程發現,導師引導學員從在街頭與各居民搭訕,到走訪商店、民居、會所等與人傾談,其目的不盡是了解居民對生活或地區的不滿,訪問如何改善生活的意見,更甚和一般「環境劇場」不同,並非硬要讓藝術影響居民或令市民投入藝術的偉大,而是純然的與人傾談、了解社區,繼而導師誘導學員構思活動,讓居民參與。說穿了其活動的本質只純然為了好玩、「過癮」,卻又不是以外來者身份,體恤民情,為居民提供娛樂或藝術之流。以致導師指引學員策劃活動時,希望學員留意自身與社區的關係,重要是有什麼吸引自己。而由於最終需要居民參與,如上所說成果是不可確定,但又必然會有一定的效果,故此對學員來說,最終成效不是最重要的考慮。

最終經過五天工作坊,第六天(周六)學員則來一次報告自行構思的「社區藝術計劃」大綱,因為工作坊時間很短的關係,學員僅能介紹很初步的點子,如在磅巷一帶的樓梯邀請居民玩遊戲,或佈置樓梯,令居民經過時與「作品」互動等。這些活動是否真的實行還是其次,重點是學員從導師中學習一些讓居民一起參與活動的理念,預計於之後幾個月內與Darren保持連繫,創作更嚴謹的計劃,好讓Darren於下年再來港時,嘗試看看其中有否可行的方案,才深化構思。

經過觀察是次工作坊,可以說這種非目的性的策劃,比起有計劃地希望協助居民拓展藝術視野或改善生活之類,對社區及居民來說更具意義。就像是次合作單位「磅巷關注組」楊子傑形容,成功暫時令政府擱置於磅巷興建扶手電梯後,他們現在要做的不是要教育或團結居民,而是生成活動讓居民參與,讓彼此了解,更重要是對自身生活的社區多一份關心。不加任何導向,而讓居民從活動、遊戲中自行與土地及人物產生感情,事實證明,其中人與人連繫才會變得更為鞏固。策展者只是給予一個點子及集合不同人士的契機,甚或只付出最初啟動活動的有限資源,最終活動的走向、過程、成效、結果也取決於該組合內的人士,而策展者則只是該活動的代表,卻又不用直接干預。我想這就是Darren帶來的策劃活動的基本理念,而且很適合人口密集、關係卻疏離的香港城市,就像參與最後一天工作坊報告的上環居民所說,活動令他們更懂得愛惜居住良久的土地,及渴望多了解近在咫尺卻不相往來的人的生活。

相關新聞
平珩:舞蹈空間25年 自由、開放 繼續玩耍 (2014-09-26) (圖)
「新作論壇:社會針灸」起步中的策展型演出 (2014-09-26) (圖)
歷史劇《運之河》開啟江蘇文化藝術節 (2014-09-26) (圖)
三地八十後藝術家聯合展覽《Forest of Illusions》:運用想像讓觀者反思生活 (2014-09-23) (圖)
《大自然中斷》:兩位意大利藝術家對自然的反思 (2014-09-23) (圖)
藝訊:雲上觀心-陳建輝水墨作品展上海揭幕 (2014-09-23) (圖)
拉里•貝爾:「光與紅」 (2014-09-23) (圖)
非一般劇場錄影 英國國家劇院NT Live製作解密 (2014-09-19) (圖)
「遠東第一樂隊」迎135歲華誕 (2014-09-19) (圖)
京劇《慈禧與德齡》亮相深圳 (2014-09-19) (圖)
趙素仲「天地有大美」 (2014-09-16) (圖)
藝訊:二戰爆發75周年展開幕 逾160件文物亮相國博 (2014-09-16) (圖)
豐田泰久攜手磯崎新「彈簧」上建音樂廳 (2014-09-12) (圖)
Bravo!香港十日 展示台灣音樂強勢 (2014-09-12) (圖)
如果這一切都是假的─油街實現《像是動物園》 (2014-09-09) (圖)
「庚子畫友邀請展」見證香港水墨畫發展史 (2014-09-09) (圖)
西藏多派唐卡亮相國家博物館 (2014-09-09)
創作對談:鄧啟耀《自然非然》:每一次臨摹都是獨一無二 (2014-09-09) (圖)
《坐井》之後再《觀天》 榮念曾:與青年演員實踐崑曲「活」的保育 (2014-09-05) (圖)
敢觀舞台:唯有小劇場永遠面對過去或目前? (2014-09-05)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藝粹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