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 國
當年看了《生死時速》這部電影後,就喜歡上奇洛李維斯這位影星,所以很留意他的電影。最近在收費電視台上,看到《奇洛李維斯給電影的情書》,立即追看,以為是談情說愛的,原來是一部類似寫作上深度報道的紀實片,奇洛李維斯訪問了很多位電影人,從菲林拍攝時代,一路探討到數碼拍攝的演變。
這份情書,如果對電影和攝影沒有愛好,會覺得沉悶,如果對電影和攝影有愛好和研究,那就是一部拿十個A的佳作了。像我,雖然不得不改用數碼相機來拍照,但還是喜歡把照片沖洗出來欣賞,很少翻看在數碼上的照片。我和那些老牌導演一樣,懷念用菲林拍攝的時代。
大學時代,我參加過攝影社,從顯影到定影,享受着把照片沖洗出來的過程,再加上疊影、色調分離等技術的應用,樂趣無窮。
但時代是進步的,舊的方式雖然讓人懷念,卻不得不在採用人數日漸減少下消失。如今以相機玩照片的變化,當然還存在,但都搬到電腦上來操作了。如今的電腦軟件,可以改變照片的顏色,綠葉變成紅葉,熱色調可以變成冷色調,亦即熱情可以透過電腦操作變成陰沉。所以電影導演不必為天色而煩惱,那是電腦的問題;不必為如何走位而煩惱,因為攝影機不再固定;不再為一個鏡頭拍不好而浪費菲林而煩惱,因為數碼可以隨時刪除,不會增加成本。
假如數碼拍攝還有什麼不完善的地方,《奇洛李維斯給電影的情書》裡有一句話說得好:無論什麼都可以進步,視乎時間多少,什麼人在做。
這就是有些產品進步得快,有些產品卻踱着牛步的原因。進步靠的是人,但有時卻因為市場需求少而令進步減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