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蝶
史特林堡的《茱莉小姐》和易卜生的《海達.珈珼珞》都是我唸書時讀過的劇本。日子久了,兩個留在腦海中的劇本的情節變得模糊了,卻覺得這兩名經典的北歐女主人翁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將她們的面貌重疊起來。湊巧這兩個劇都分別於今年在香港的舞台上演,讓我再次細心看清兩名同是生於顯赫家庭的女主人翁如何不約而同地因擺脫不了困局而以手槍結束自己年輕生命的的異同。
今年的「香港藝術節」上演了《茱》劇,最近才閉幕的「新視野藝術節」則將《海》劇搬上香港文化中心劇場的三面觀眾的舞台之上,中文劇名譯為《海達.珈珼珞》。這個版本由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前藝術及行政總監艾德理安.諾布爾導演。對我來說,是這個戲的最大吸引力。
諾布爾曾任這個享譽國際的劇團的藝術及行政總監達十三年之久,獲英國「奧利弗獎」提名超過二十次,亦曾奪得Plays and players倫敦劇評人獎和英國劇評人獎的「最佳復排劇」及「最佳導演」。兩年前,他更將電影《皇上無話兒》搬上舞台,在英國巡迴演出。
那晚我坐在劇院內等待開場時,看到他在觀眾席後排站着。我猶豫了一會是否應該上前認識這位大導演。結果,那段短時間的猶豫令我被人捷足先登,失去了與這名大導演交談的機會。
根據諾布爾在場刊〈導演的話〉所述,易卜生創作《海》劇的靈感原來來自他本人的一段婚外情。當年已逾花甲的劇作家在一八八九年到奧地利度假,遇上十八歲的少女埃米莉,發展出一段狂暴激情的忘年戀。這段經歷激發了易卜生潛藏的野性和危險天分,因而創作出海達這個迷人吸引,同時又使人深深震驚的人物。
諾布爾將海達這名好玩槍擊的將軍之女步向滅亡的故事以簡約的手法表達,製作很精緻。以情節和人物而論,《海》劇比《茱》劇複雜。後者大部分時間只有男女主角在台上,令男女主角最恐懼的掌權勢力從未在舞台上出現;但在《海》劇中,海達的丈夫、夫家親戚和她的朋友都是為女主人翁築起其生命囹圄的重要人物。這些人物都帶着自己的故事走進海達的生命舞台。本來愛玩弄心理權術的海達以為自己可以操控這些人的命運,卻不知道自己亦同時同樣地被人操控,一步一步的邁向不復之地。最後她只得槍殺自己,擺脫被更大的勢力玩弄於股掌之中的桎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