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妮卡
十多年前,任職香港某報教育版的記者朋友告訴我,她每星期只需上班一次,跟採訪主任開會,總結一周採訪成績。其他不用上班的日子,她每晚等候主任來電話,聽取翌日工作安排。採訪完畢,寫完稿就發電郵回報館。工作自由化,一切簡單快捷,毋須在交通方面浪費時間和金錢。
記者朋友還說,她和另外五位同事共用一張寫字枱,每人一個抽屜。他們都是每周上班一天,很少碰面,從來沒有是非,當然沒有甚麼辦公室政治。報館方面也節省了工作空間和燈油火蠟支出。
報館的翻譯部更加開源節流。整個部門僅得正副主任兩人,正主任從外電新聞中選稿,然後通過電郵傳給內地的專家翻譯;副主任則負責審閱傳回來的翻譯稿。內地專家是晚上兼職工作,收費便宜。報館節省了開銷。
「工作自由化」成為潮流,大勢所趨。十多年前已是如此,今天更加普遍。
英國維珍航空的工作安排,愈發自由開放。老闆布蘭森最近向屬下一百七十名員工宣布,只要完成手頭上的工作,可以隨時下班或放假。他們亦可發揮互助精神,如果有同事肯「捱義氣」幫忙「執手尾」,員工可提早放工,約會情人行街看電影;或者回家煮飯,替孩子洗澡和溫習功課。
布蘭森強調,同一組的員工應該互助合作和互相監察,「今天你幫我,明天我幫你。」放下工作時,要百分之一百心安理得,僱主自然無話可說。
香港盛行超時加班工作,這是不健康和不人道的辦公室文化。
工作追求自由化,無論僱員在何處和何時工作,無關緊要;只要他們完成任務,成績出色。正如「不管黑貓白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