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李詠恩(右二)指出,長者對房顫認識不足。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聶曉輝)心房顫動的病發率隨着人口老化而增長,有國際研究指現時每5名65歲或以上長者當中,便有1人會患上。中大醫學院一項調查發現,7%受訪長者患有房顫而不自知,且對該疾病認識甚少。中大醫學院指出,房顫可誘發中風,過去研究便指每3宗中風個案當中,便有1宗是由房顫引起,有必要加強藥物教育,提高長者對房顫的認識。
中大醫學院於2013年至2014年間,利用手提心電圖檢測器為1,581名65歲或以上長者進行房顫篩查,發現當中7%長者患有房顫。研究亦指出,本港長者普遍缺乏對房顫的認識,只約有7.7%的長者聽過心房顫動,而知道該病能引起中風的更少於5%。
中大醫學院指出,雖然口服抗凝劑藥物治療可減少房顫引發中風的機會,但基於房顫只會間歇出現,又沒有明顯病徵,患者往往錯過治療機會,於中風後才被確診患有房顫。中大醫學院藥劑學院副教授李詠恩根據研究結果推算,本港有逾6萬名長者患有房顫而未經診斷,反映房顫篩查的重要性。她又謂,長者對房顫認識不足,且對藥物存有誤解,有需要進行藥物教育及個別跟進,以提升治療效果,幫助長者減低中風風險。
「防顫日」即場檢查料惠5,000「老友」
為了主動接觸更多長者作房顫檢查,由師生組成的中大醫學院外展義工隊將由12人擴展至20人,於暑期間到各區長者中心及鄉郊進行外展檢查服務。若長者被診斷出患有房顫,義工隊會立即將之轉介至心臟科,並每3個月定期跟進其狀況。此外,醫學院更計劃於今年6月及9月進行2場公開房顫講座,以及舉行「全民防顫日」,推廣防顫意識和提供即場檢查,預計可令5,000名長者受惠。
此外,中大醫學院已獲研究資助局資助,將聯同澳洲悉尼大學進行一項大型心房顫動篩查研究,為威爾斯親王醫院2.5萬名門診長者病人進行篩查。研究人員將利用手提心電圖檢測器為有興趣參與計劃的門診長者病人進行房顫檢查,每人需時少於30秒,確診者將被轉介接受進一步護理及跟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