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中國目前的能源結構仍主要依賴煤炭。
當下中國的能源結構,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比例高達68%,石油佔18%,儘管天然氣消費增長很快,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但佔一次能源總量的比例僅為5.3%,是聯合國近200個會員國中最低的。有專家認為,作為第一能源消費大國和第一溫室氣體排放大國,中國要深化能源體系改革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世界經濟論壇(WEF)此前發表《全球能源架構績效指數報告》認為,國際能源系統正在經歷一場變革,其深度和範圍都是有史以來罕見的,供需來年高端的情況與以往相比均大為不同。報告指出,中國在環境和可持續發展指數的排名從上年度的74位滑落至85位。中國能源體系三項目標指數(經濟增長和發展、環境和持續發展和能源獲取與安全)2014年的數據分別是0.35、0.35和0.65,總分0.45。上一年對應的指數是0.34、0.53和0.60,總分0.49。儘管在三項指標中,能源獲取與安全指數有顯著提高,但環境和可持續發展指數卻大幅下滑,從而使排位比上年大幅下滑11位。
能源需求已聚焦「保證質量」
針對上述報告,中國城市經濟文化研究會秘書長、中國科學院教授高峰指出,中國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費國,在成功提高了人口的能源可獲得性,取得了極大成就的同時,面臨着能源進口增加和污染程度加劇的尖銳矛盾。基於日趨嚴重的霧霾已成環境和社會的嚴重問題,中國經濟發展已從長期以來的「保增長」、「保供給」轉移到了「保環境」。能源需求迅速從「保障供給」轉移到了「保證質量」上來。表現在「經濟增長與發展」指數上,這次評分比上年度增加了0.01分,雖然還很微小,但證明如今推低綜合排名的已不是經濟因素。
中國城市經濟文化研究會還指出,積極融入全球能源貿易體系,大大提高了中國能源獲取的安全性。在「能源獲取與安全」上的得分,中國由上一年0.60提高至0.65,提升幅度較大,但比較日本和韓國,差距還不小。這兩個能源資源稀缺的國家在能源獲取與安全上的得分都是0.74。究其原因,這兩國現在的能源結構設計更合理,而且全力、全方位參與並維護全球能源貿易體系,從而獲得了更可靠的能源供給保障。這又一次說明,在能源安全保障方面,制度設計比資源稟賦更重要。
高峰續稱,當下中國的能源結構還是主要依賴煤炭,儘管中國是天然氣消費增長很快,總量也不低,但低碳潔淨的天然氣佔一次能源總量的比例,始終是聯合國近200個會員國中最低的。這樣的能源結構如果不能在較短時間內有根本性改變,中國在環境可持續發展指數上還將繼續大幅退步。
「任何國家的能源轉型都是極為艱難的,因為這與個人生活的習慣改變有關,改變個人的生活習慣是個十分艱難而且漫長的過程。作為第一能源消費大國和第一溫室氣體排放大國,能源結構轉型、提高能源效率、減少排放改善環境,深化中國能源體系改革已刻不容緩。」高峰如此總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