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智文 教育工作者
連月來,所謂「反水貨客行動」或「光復行動」,示威者在本港各地區遊行,由此引發與警方嚴重衝突,他們甚至堵塞商舖門口,擾亂秩序。這些瘋狂行為,愈演愈烈。最近,部分示威者更肆意指罵途人,阻其離開;一見拖着行李箱者,立即當面斥責然後施襲。如斯暴徒行徑,委實令人不齒,全港市民當予以厲聲譴責。警方連日展開拘捕行動,被捕人士竟有年僅十三歲的青少年,更有不少在學的大學生,青少年往往不知就裡,以為「正義」,就盲從附和,不禁令人引以為憂。
不難發現,內地遊客阻街、帶水貨等議題已給政治組織利用,變成撈取政治資本的幌子。他們藉網絡媒體廣泛宣傳,用「面書」招兵買馬,細看他們數以千計的帖子,留言者不住地挑起兩地矛盾,至於那些辱罵內地同胞的言論,從人身攻擊到威脅同胞的人身安全,程度教人吃驚。全社會,乃至教育界,應正視這股駭人的歪風蔓延。青少年的特點就是入世未深,憤世嫉俗,他們很在意建立自我形象,很容易膜拜所謂的「英雄主義」,如果他們失意於學業和家庭,更容易受到極端組織擺布,尋求價值認同。
觀乎目下的「熱血公民」、「香港復興會」、「本土民主前線」等極端組織,其中主事者或核心成員中,不乏有大學任職者,他們因利乘便,自然很容易把「極端」思想滲入學生組織,荼毒青年。這些組織名異實同,莫論高舉的是「本土」、「港獨」,還是「城邦論」,都是一丘之貉,就是要撕裂兩地關係,不斷激化矛盾,甚至以「港獨」為最終目標。當中更有大學教授,以「華夏文化」包裝,開講聚眾,目的昭然,就是宣示兩地隔閡。此人曾在「違法佔領」期間,當眾教人製作盾牌。要知道,盾牌也可成為攻擊武器,又不斷在「面書」巧言令色,自詡「國師」,幕後指揮,煽動和挑釁仇恨,更公然徵收贊助。筆者認為,此人諸種行事,有辱斯文,更損校譽。此外,更有大學導師,現身領導遊行,他是否衝擊行動的推手呢?的確,大學當局應徹查這些搞事者,研判他們有否違反教席聘用條款,甚或背離教師專業守則,進而考量應否採取紀律行動。
近月的連串示威,已非正常的表達意見,而是搗亂、傷人、破壞公眾安寧,且有惡化跡象。事件不但損害香港「好客之都」的聲譽和國際形象,更陷香港市民於不義,世界各地民眾只會以為香港亂不可遏,長久下去,是香港人承受這些代價,旅客減少,經濟轉差,自不待言。
中學和大學的執事者,應齊聲向此等暴行說「不」。若涉事者罪成,應嚴格執行校內紀律程序,殺鷄儆猴,提防學生受到不良意識唆使,誤入歧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