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鳳
人性本善,抑還是惡,見仁見智,各不相同。
有人覺得世間還是好心人多;有人卻覺得人心可畏,人人都自私,在世間存活,要處處設防才能安全。見到倒地的老人,先想到是老人可能會訛詐;見到寒風瑟瑟中的乞丐,便覺得個個都是騙子,絕不動一絲憐憫之心。
無論個人生活中,還是職場上,因為觀念不同,便有環境與境遇的不同。有位朋友說過,他所在單位的「改革」,用「殘酷」二字來形容。他所在的單位是家文化國企,老總由官員下海而來,其管理思路就是人必須用鞭子抽打,才肯幹活,精神產品像白菜、蘿蔔一樣能量化。那單位實行「叢林法則」,末位淘汰。無論專業能力如何,每季度排行最後一位就得下崗,收入多少按排名,最低和最高的相差幾倍,可惜負責考核的行政人員為專業外行,且有任人唯親之嫌。單位人際關係冷酷淡漠,合作精神等於零。原本老實研究問題的人,也採取最少投入的方式發稿,不少寧可當網絡抄手。畢竟數量說話,生存第一。幾年過去了,此單位的業務精英幾乎全部跳槽,員工新舊交替如同走馬燈,有人感慨地說,「其實對專業人員最大的懲罰,就是不准他好好幹專業。」
我覺得熱衷於「末位淘汰」的單位,管理思路的出發點就是人性惡 ─ 認為人只有出於恐懼,才會賣力幹活兒,可惜此思路只適合奴隸社會。奴隸沒有任何私有財產和社會地位,只為了活着而充當苦力;而公民社會,員工都是有良知、有事業追求的社會公民。一般而言,小環境比較殘酷的單位,都留不住真正的人才。企業沒有社會責任感,好員工就會用腳投票,跳槽去空間寬鬆的地方。
聰明的企業家相信人性善,認為人只有在受到尊重的環境下,才能煥發出工作積極性。有家被稱為「長青樹」的大型民企,從前員工來源多是附近農民,他們清晨下地後,才趕去上工。可老總認為培養員工的企業忠誠度,就要啟發員工的自尊心。這家企業規定:農民工如果連續三年被評為勞動模範,就會由臨時工轉成正式員工,結果農民工的勞動積極性高漲,很多人後來成為企業優秀的正式員工。
有家世界知名的創意企業,單位環境設計如一個遊戲樂園,員工上班時可以翹起雙腿構思,能在精緻的咖啡廳休閒,甚至能帶寵物上班。寬鬆的環境啟發了源源不斷的創新精神,讓這家企業聚集了全世界的優秀創意人才。有位企業老總說,最聰明的企業管理者,不是沒有管理,而是懂得激發人性善,挖掘出人人內心都有的創新精神。「狼文化」還是「人文化」,有時決定企業的生死存亡。
在日常生活中,那些只信人性惡的,也往往生存質量不高,活得很累。有位女士刻薄成性,家用保姆,成天疑神疑鬼,不讓保姆有一分鐘清閒,處處像防賊。她的理論是不這樣立規矩,保姆個個都是偷奸耍滑的料兒!當然,她家保姆全都用不長,有的呆一個星期就跑了,最長的也不過幹幾個月。
而有位主婦為人寬容,相信多數保姆都有一顆善良的心,都願意在家務中實現自我價值。這位女士對保姆處處關愛,家事交給保姆打理,相信如家人,所以她家的保姆,往往一幹就是多年,有的離開之後,也是當親戚朋友走動。她說,保姆有自己的尊嚴與做人的準則,只有以心換心,保姆才能幹得更好。
親朋好友之間,由善良出發,也會輕鬆很多。有位朋友的父母去世之後,原來關係不錯的兄嫂,卻沒有分一分錢遺產給她,大家勸她去爭,她卻說,兄嫂這麼做,肯定有他們的困難之處,再說,平時兄嫂一直待她不薄,即使這次動了貪念,也情有可原。再說,她現在什麼都不缺,為什麼要為了錢而丟掉親情呢?金錢畢竟是身外之物。如此一想,讓她心地坦然,沒有像很多人那樣為爭家產搞得身心俱疲、親情破裂。心眼實誠的人,認為天下都是好人,所以被稱為「傻子」。俗話說,「傻人有傻福」,只念他人的好,自己也會活得輕鬆愉快。
與朋友相處更要多想他人好處。有位女士眼裡全是朋友的缺點,好像人人都要與之爭風吃醋,都在背後算計她。有位女士呢,卻處處由好處想人,凡人有對不起自己之處,總想着要寬恕他人。她說,人人都有想不周全的地方,要能諒解他人,友情比什麼都寶貴。有時候,我們會向不相識的人伸出援手,卻經常忽略身邊親近的人,並非我們沒有向善之心,而是因為我們對太熟悉的人反而感情淡漠了。
俗話說,人是野獸也是天使。好的環境與制度啟發人性善;壞的環境與制度啟發人性惡。一個脾氣乖戾的孩子,背後一定有個脾氣暴躁的家長。文革時很多人家親人互相揭發,乃至斷絕親情,就是提倡「親不親,階級分」的結果。雨果小說《悲慘世界》中的冉阿讓,本是個仇視世界的竊賊,可最終為一位神父的善心所感化,變成了一位有益於社會的好人。
中國文化宣揚人性善。《三字經》開頭便說,「人之初,性本善」。孟子認為,惻隱之心,羞惡之心,是非之心,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明朝中後期的偉大哲學家王明陽提倡心學,他認為人人本有良知,每個人都可以自己明白良知的道理,並且可以把良知致之社會萬事,直至家國天下。他的學說還曾造成百姓都要談良知的社會風氣。孔子說,「性相近,習相遠」,所以畢生致力於教育,以把人與禽獸區別開來。
給孩子最重要的教育,是相信人性善,學會信任與付出,他的一生,將會因此充滿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