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 旋
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強調「大道至簡,有權不可任性」,「任性」一下子在網絡上引起火紅討論、熱烈關注,除了政府應深化改革、政府人員依法辦事,充分表現出依法治國的理念外,語言學專家也對在職場、文件中使用網絡語言進行熱烈討論。有語言學專家特別提到,加強語言學研究,詞彙運用與時並進的同時,也應禁止使用低俗、暴力文字,保護中華文化得以傳承。流行用語進入正式場合又豈止華人社會呢?各地教育局、考試評核局在不同報告中指出,學生在公開考試使用網絡詞語日趨嚴重,大家應該關注這個現象。語言文體系統是開放的,亦隨着社會環境而有所變化,語言發展代表民族興衰,如果語言沒有進步,亦代表着民族沒有發展。
年輕人使用網絡語言也不難理解,畢竟學習語言是耳濡目染,學生每天在「網語」、「火星文」語境中生活,語文能力又怎能提升呢?我認識一對非常重視子女語文教育的父母,他們讓孩子課餘時不是去補習或上興趣班,而是教小朋友唸唐詩、《三字經》。唐詩是中國古代文化最璀璨的明珠,流傳至今有千多年歷史,非常適合作為家庭教育的教材,除可使孩子從小就受到中華文化的熏陶外,又可鍛煉記憶力,在給孩子講解唐詩時,可以隨着講解其背景,使孩子自然而然地增進一些歷史知識。小孩子記憶好,即使不會寫,詩詞歌賦也容易朗朗上口。朋友的孩子小小年紀已懂得背誦多首唐詩,現在正是大地回春季節,小朋友與長輩到公園去,還唸起《春曉》,逗得老人家不亦樂乎。這可以看出孩子的語文修養是可以培養的。
低俗、涉及歧視的詞彙理應禁止,但同時我們應深化年輕一代多讀經典名著,如《三國演義》、《紅樓夢》、《唐詩三百首》、《論語》等,從中學習語文的規律性,感受中國文學之美,「腹有詩書氣自華」正是這個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