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芳
有了電話app,文字代替了語音,會否削弱人類語言表達的能力呢?
朋友嫁娶喜宴,用手機app邀請,打幾個字便回覆了,雙方都省卻了電話往來的時間,又避免了婉拒的尷尬。可能有人說,用app邀請誠意不足,其實,現代人就是需要一點迴旋的空間,有了思考空間,才能用更好的文字表達。
智能手機擴闊了一代人的視野,改變了幾代人的生活和觀念,當祖父母級的也要求兒孫幫忙「搞掂個app」,我們已回不去無app的年代了。
生活中我們需要即時資訊的指引,好像天文台最新推出颱風五天路徑預報、未來兩小時的臨近降雨量,優化了天氣預報app,令我們有更大的迴旋空間,作好疏導安排,這種益助市民的服務,值得讚賞。
記得多年前一個颱風前夕,在九龍某商場餐廳會友,當時正懸掛三號風球,大家都不以為意,閒談間,熱鬧的餐廳漸趨冷清,我們好生奇怪,還未到下班時間,為何只剩下一兩桌?朋友到洗手間一趟,回來收風報料,才知道剛掛起了八號風球。
當年還是「call機」的年代,「call機」轉了震動掣,不知天下事,加上當年天文台預報颱風資料有限,大家心理準備不足。下班人潮一時間湧到街上,地鐵固然爆滿,最艱難還是出閘的擁擠,在地鐵站內擠出路面,人太多空氣不足,回想也是頗驚心動魄的。好不容易擠出路面,住所的接駁車也因為危險而停駛了,橫風橫雨下,巴士站排滿人,的士又不夠,總之無助之極。
幸好這情況已過去,現在科技的進步,天文台的預報愈來愈多,我們可以看着風從哪裡來,大雨何時降,及早安排我們的生活秩序。活在這年代是幸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