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天命
中華文化強調陽間、陰間有別。即使從未閱讀古典書籍的人,也定有聽說過「孟婆湯」和「鬼門關」這一類,象徵分隔陰間和陽間的標誌。一些愛情故事借助陰陽有別的概念,大玩「人鬼情未了」。跨越陰陽的愛情,可怖而淒美。
說到人鬼戀故事,大家熟悉的,應該是《聊齋誌異》中,「畫皮」、「聶小倩」一類。除此以外,較出名的還有「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的《牡丹燈記》。故事講述一個書生在元宵佳節邂逅一位美麗女子,她的丫鬟提着牡丹燈籠。這位「紅裙翠袖」的絕色美人主動向書生搭訕,兩人歡好多日,但美女每次都是晚上與書生相聚,早上便離開。有一天,鄰居偷窺,看見與書生相聚的「美人」,竟是一個粉骷髏!書生偷偷前往美人自報的家門地址,並未找到住房,而在附近的湖心寺休息,發現西廊盡頭有一棺材,棺材前掛了牡丹燈籠,燈下立了一個紙製侍女,背上寫着「金蓮」,正是美人的女婢名字。書生當堂「毛髮盡豎,寒慄遍體」,跑回鄰居家借住,不敢回家。
牆內開花牆外香,故事傳到日本,成為「牡丹燈籠」怪談。與原著相比,更顯淒美,卻更令人毛骨悚然:一對男女真心相愛,卻因門不當、戶不對,而無法結合。女子因相思成疾而病逝,貼身丫鬟也鬱鬱而終。男子得知噩耗,傷心欲絕。一日,女子卻與丫鬟拜訪男子,解釋兩人的死訊只是誤傳。男子與女子夜夜交歡,然而卻被鄰居告知,偷窺到他每天抱着一具皮包骨的屍體,最後男子以符咒把女子和丫鬟擋在門外,但女子用計闖進他家。故事的結局,是僧人目睹地上有兩女一男的枯屍,和一盞忽閃忽滅的牡丹燈籠。
陰陽本是兩相隔,門戶、情仇亦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