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書練
可謂「一樣米養百樣人」,且不說有病或無病,一個家庭出了個刁蠻女或頑皮兒,在社會中並不鮮見,在所謂成功人士家庭也不少見。
特首女兒出事,大眾議論紛紛,說是名人效應也好,或公共利益也好,以市場為主導的傳媒肯定如獲至寶,更會大做特做;專欄作家也往往會從中得到啟發,結合個人經歷和認知,有感而發,包括筆者。這是名人新聞學準則。
作為家長,更是父母親,絕對理解特首夫婦的感受。正如梁振英語氣沉重地說:「天下父母親,只有子女口中不是的父母,沒有父母口中不是的子女。」且不說作為特區之首,作為一個大男人,面對瑣碎的家事,肯定有難言之隱之苦,然而到了這一步,他不得不公開承認:女兒有病。
梁振英又說,自己身為公職人員,說自己子女的情況已經太多,不希望自己的說話影響女兒情緒及康復。這倒是誠實的話,以其女兒平時流露的言行,她的任性行為顯然是想引起關注,尤其是父母的關愛。
一般人對這種情況都會寄予同情和理解,但對政敵而言,這顯然是借題發揮的良機,言論中藉對少女處境的同情,嘲笑、揶揄乃至攻擊其家長。向來執着的特首夫婦對此也緊張地立即回應。夫人作為母親,又無公職,見人利用女兒「抽水」,公開對學者還擊。當時不少人批評她如何如何,甚至引用其他例子,說她應該如何如何,我這個母親卻不以為然,反而覺得她勇敢和偉大,甘冒被人抓到藉口的危險。我當時在面書有近似留言,被人匿名發郵件謾罵。
梁振英的為人或人緣如何,只有跟他打過交道的人才知,作為旁觀者,只要留意近三年輿情,就不難察覺到,他從未正式上任就已遭到四面圍攻,且不說落實政綱,簡直是寸步難行。他的處事手法是否生硬?表面看來是,但想想,如果一個人還沒開始做事就已被人陰謀論地懷疑其動機,這樣的社會風氣是否值得反思?
「迎難而上」是他競選時的口號,卻想不到真的成為現實。如果問心無愧,那就勇往直前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