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末白正在作畫。
「我素與禪結緣,禪由心生。」畫家末白參禪養心,悟禪繪畫,是當代畫壇中禪畫的踐行者。今年正值觀音文化年,末白將帶着他的水墨觀音赴港參展。末白告訴記者:「畫觀音是一件修行的大事業,把觀音慈悲濟世的情懷通過繪畫的藝術形式傳播出去又是一件大功德的事業。」於末白而言,作畫即修禪,修禪即作畫。■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劉蕊
實習生 許成舉 鄭州報道
或許久做禪畫的緣故,末白圓圓的臉給人一種慈悲溫柔的感覺,無半分的犀利與張狂。末白接觸禪畫源於其對觀音菩薩的一次祈禱。末白說,他的母親信佛,在他小的時候,母親便帶他去觀音廟燒香,誦讀經書。母親在一次意外中摔傷了腿,末白便到觀音廟去祈禱,並承諾若能保佑自己母親的腿康復,自己便誠心畫上很多幅觀音來還願。母親腿傷好後,末白便履行承諾,畫觀音還原。在這一過程中,末白發現,觀音的慈悲相可以讓自己的心清靜下來,變得不再那麼浮躁,可以斷念其他,專心作畫。於是末白開始研究觀音,研究禪畫,研究禪宗,自此,末白與佛教文化藝術結下不解之緣,並開始探索和研究中國水墨藝術與佛教禪機、佛學審美的融合。
修行中研習繪畫 繪畫中漸修禪學
末白,原名賀存鋒,是一個皈依佛教在家的修行者。2000年,末白機緣結識大法王寺方丈釋延佛大師,大師稱甚為欣賞末白的人品及才華,並稱末白與佛有緣,遂授以禪機道法,了悟人生。2009年秋,末白正式皈依少林寺上永下七禪師,法名釋延墨,開始隨師父參禪悟道,研讀佛教理論,修行中研習繪畫,繪畫中漸修禪學。
「禪學其實就是一種心態,用一句話來描述就是『動靜語默體安然』,就是你動或者不動,說話或者不說話,身體都是很自然的,如果能達到這樣,可以說你已經進入禪了。」
末白的禪畫,既是一種筆墨體驗,也是一種心境的感悟,更是一種禪意的體味。「比如我在畫觀音的時候,觀音的慈悲是一個抽象的東西,慈悲在哪呢?就在心裡面,由心而發,再從筆端流露出來。『意到筆隨』。」
末白說, 「我會經常打坐來淨化心靈,忘卻雜念,放空自己,進入當下。」用心品味末白的作品,可以感受到他的「參禪入畫,以心做筆」,透漏着直觀的簡約主義思想和卓爾不群的禪境風骨。「我在修養自己禪性的同時,還在不斷去學習去鑒賞古代大家們的作品,去領悟他們的精神,去找尋他們的禪境,用以充實自己的修行。」
起筆留白 供他人天馬行空
因為禪畫的畫風不拘一格,每個人都有自己對禪的理解,所展現的畫卷自然也就大相逕庭。末白一直都很崇拜明末清初的畫家八大山人,嚮往他的簡遠筆墨,將儒、釋、道並融的本土禪畫。末白研究生論文寫的便是《八大山人花鳥繪畫風格「簡」的研究》,在這期間他多次前往江西,大量研究了八大山人的水墨寫意畫。
如八大山人一樣,末白喜歡在畫中留白。一幅畫留着部分空白不畫,那種空曠的感覺可以讓欣賞者的心靈有迴旋的餘地。就像中國的古詩一樣,簡簡單單的幾個字,卻能給人意味深長的遐想,而且無法用其他語言來翻譯,這就是中國文化中的「味」。「我畫得很少,下筆也很慢,能省去絕不會多畫,正如我的名字一樣,末白,起筆的時候一定要有留白,以供他人天馬行空。」
觀音是一種信仰
禪畫,是中國畫最古老的、最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之一。是修禪者以毛筆為工具,用筆墨來表達禪理的作品,它不拘束於任何體裁,不拘束於任何方式,中心只是為了把握生生不息的禪心。
「禪」其意是「靜慮」,最早起源於古印度,「禪」可以說是一種對生活態度的智慧,也是一種獨特的思維方式,追求心靈的完全自由,無拘無束,強調通過「悟」來達到心靈「空靈」的感受。
「現在畫禪畫的人挺多,畫觀音的人也不在少數,但有些人畫出來的只是一種藝術形態上的美感,讓人感覺不到觀音所具有的慈悲之心。」末白認為,「無法而有心或有法而無心者,則均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法與心,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這或許是末白與其他禪畫畫家的最大不同之處,他講究禪宗與美學的結合。末白筆下的水墨觀音清秀淡雅,禪味濃厚,眉宇間透漏着慈悲,雖然輪廓簡化,但卻筆簡意足。「人人阿彌陀、家家觀世音,觀音是中國信仰最廣泛的一個神靈,家家戶戶都知道她,體現着中華民族向善、積德和求仁的心理嚮往,這是中國佛教文化的一種沉澱。」末白說他選擇畫觀音來表述禪理,並不是因為觀音作為佛教中的女性比較特別,「其實她真實的存不存在其實並不重要,她本身就是一種信仰,一種心態,一種相由心生的慈悲心。而慈悲心是要靠長時間修煉、長時間感悟佛教禪宗意境,感由心生,筆隨心動而描繪出來的。」
心無雜念 筆不離手
不少人認為,當代的畫家都是在學習和效仿古代的名家大師,卻很少有人能夠超越他們呢?末白亦有同感,在他看來,當代的許多作品不能與古代大師相提並論。「原因有很多。首先,那些古代大家有着非常濃厚的文化底蘊,他們琴棋書畫詩文的功底是我們現代人不能比擬的,他們的讀書量也是現代人可望而不可即的。其次,在技術上,他們每一天都在用毛筆,這無形中鍛煉了他們的技法,用筆可以隨心所欲。」
為此,末白也一直堅持筆不離手,書不離手。「我現在就在一直鍛煉自己的技法,我從小就開始練習書法,現在也是在教學繪畫工作,手拿毛筆基本上沒有一天斷過的。」同時,他還覺得,過去的人繪畫,思想很單純。比如八大山人,他畫畫就是因為無聊透頂了,看書看累了就畫畫,屬於自娛自樂,畫畫是給自己娛樂的,所以他的畫透着灑脫。「現代人畫畫就會想這幅畫值多少錢啊能不能賣出去啊,帶着錢味的作品自身品味就降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