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中行 資深評論員
特區政府正式公布政改方案,對於方案內容外界都已心裡有數,原因是人大「8.31」決定已經就政改作出了具體的規定,可以調整的空間不多,方案是明賣明買,反對派如果接納,2017年便可以實行一人一票普選;如果不接納,也沒有再討價還價的空間,結果就是一拍兩散,政改不知什麼時候再次重新啟動,普選特首遙遙無期。政改形勢如此清楚,所以當局也可以直接訴諸民意,落區大打民意戰、輿論戰,要反對派以民意為重支持方案。
這次政改方案表決,關係到今明兩年兩場重要選舉,關係反對派政黨的發展與生存,反對派議員這一票是支持或是否決,當然有各自的政治考量。為此,民意將在這場政改博弈中佔據極為重要的角色。作為反對派「重型武器」的「鍾氏民調」,在政改關鍵時候自然要走出來,配合反對派的政治部署。
但吊詭的是,早前鍾庭耀提出「全民投票」作為反對派議員的投票依據,竟然遭到反對派的冷待。最終,「鍾氏民調」唯有退而求其次,與其他大學民調中心聯手進行大型民意調查。鍾庭耀表示,調查只涉及單一的問題,即是「支持或反對政府建議的2017年行政長官選舉辦法」,認為可以避免受訪者有多一層涉及政治及策略的考慮云云。
對於「鍾氏民調」由「全民投票」變為大型民調,反對派似乎都有意劃清界線,拒絕承認有份參與其中,當中究竟葫蘆裡賣什麼藥?其實,反對派表面不支持計劃,並非是說他們不認同「鍾氏民調」。恰恰相反,「鍾氏民調」多年來與反對派合作無間,現在到了政改最關鍵的時刻,怎可能會各自為戰?實際上,他們是在互扯貓尾。一方面顯示「鍾氏民調」的獨立性,政改民調與反對派無關;另一方面,對於民意走向,對於市民是否認同政改方案,鍾庭耀以至反對派其實都心裡沒底,自然不敢下大賭注。現在將「鍾氏民調」當作其個人行為,如果民調結果出來,大多數市民支持政改,反對派就可以說他們沒有參與其中,對於有關結果並沒有約束性,自然不必聽從民調結果支持政改,可以照樣反對。
但如果「鍾氏民調」成功「製造」出不支持政改的結果,反對派就可走出來以此為由,否決政改方案。鍾庭耀說:「特區政府以鬥動員、鬥大聲方式發動的『民意戰』不健康。」其實,「鍾氏民調」就是要為民意戰作準備。更重要的是,有了這一個民調,反對派在政改上要如何轉身,如何打倒昨日的我,都有了一個下台階。始終,多個外國駐港領事都已表態支持按人大決定落實普選。當外國老闆下了死命令要求反對派轉軚,他們難道還敢企硬?不要忘記,反對派金主黎智英至今仍未有正式表態,是支持或是反對,仍未有最後決定,形勢隨時會出現一百八十度轉變。因此,反對派需要有一個隨時可用的下台階,要綑綁否決或轉軚都有了理據,不會太過突兀。而這正正是「鍾氏民調」存在的最主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