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海鳴 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副會長 香港僑界社團聯會永遠名譽會長 中華海外聯誼會理事 上海市政協常委
基本法規定普選方案須「經立法會全體議員三分之二多數通過」。在現屆立法會的70個席位中,建制派有43席,離三分之二多數的47席還差4席。能否從反對派的27名議員中爭取4張以上的支持票,是政改方案能否通過、行政長官普選能否如期落實的關鍵所在。本人認為,從溫和反對派那裡爭取4票以上支持票仍然有很大的希望,主要原因在於,落實普選,溫和反對派會得到更大的發展空間,也是贏家;否決普選,溫和反對派更是大輸家。現在問題的關鍵,是溫和反對派必須突破綑綁,與激進反對派切割。
落實普選 溫和反對派也是大贏家
有些反對派人士說,實現特首普選,除非反對派人士能夠當特首,否則,沒有什麼「着數」,沒有普選也無所謂。其實,這種說法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甚至可以說是「大錯特錯」。比較各個政治派別,普選如果能夠落實,溫和反對派得到的利益或者說「着數」最多。具體來說,至少有以下好處:
首先,在「入閘」成為參選人的環節,普選方案將特首參選人的「入閘」門檻大幅降低,由現時需要150名即八分一選舉委員會委員提名,降低至120名即十分一提名委員會委員提名;同時,方案還特別限制每名委員只可推薦一名參選人,每名參選人可獲得的委員推薦數目上限為240名。這樣的安排,相信可以有一至兩位溫和反對派人士入閘參選。
其次,在候選人提名的「出閘」環節,溫和反對派不僅可推出自己屬意的人選參與角逐成為特首候選人,更可以選擇支持其他自己認為較為溫和的社會人士參選候選人。在「一人投N票」即可以投票支持所有參選人的制度下,溫和反對派的提委會委員手中的一票對於其中的某位參選人當選成為候選人或是被趕出局,具有某種決定性的影響。
再次,在普選環節,溫和反對派對於誰能當選特首,影響力更大,甚至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可以成為某種「造王者」的角色。在立法會地區直選中,存在所謂「六四定律」,溫和反對派能夠影響大量的選票。溫和反對派如果呼籲自己的支持者投票給某位候選人,這位候選人就可能有很高的民意支持度,以高票當選。
第四,既然溫和反對派對普選過程以至誰能當選特首的影響力更大,希望當選特首的候選人自然希望得到溫和反對派的支持。在這種情況下,溫和反對派就有了更多與當選特首討價還價的本錢,因而所能爭取的參政空間就會更大,有更多的機會參與特區政府及其諮詢機構的工作。在現屆特區政府中,行政會議成員、局長、副局長中,都有反對派背景的人士。當實行特首普選之後,只要溫和反對派有意願,他們參政的空間一定會越來越大。
第五,特首普選後,就可以落實立法會普選,擁有選票實力的溫和反對派將獲得更大的政治空間。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定,普選特首是普選立法會的前提條件,實現了特首普選,隨後就可以安排立法會普選,溫和反對派肯定可以在「普及而平等」的立法會普選安排中,佔據更加有力的地位,奪取更多的議席。
普選夭折 溫和反對派是大輸家
如果反對派綑綁否決普選,不僅全香港是輸家,溫和反對派則是更大的輸家,至少有四方面的損失:
首先,溫和反對派難脫「扼殺普選」的「罪名」。眾所周知,任何普選方案都須經立法會全體議員三分之二多數通過。掌握關鍵少數票的溫和反對派,實際上掌握了政改方案的生殺大權。如果溫和反對派參與激進派的綑綁,否決特首普選方案,立法會普選也會告吹。社會各界期待的普選落空,到時,溫和反對派將「水洗不清」。社會對普選落空的埋怨越多,溫和反對派承受的壓力就越大。
其次,特首普選如果夭折,繼續維持現有的選舉委員會選出特首人選,上面所說對溫和反對派的幾大好處,全部都會落空。比較所有的政治派別,如果維持原有的特首選舉制度,損失最大的就是溫和反對派。
再次,普選夭折,社會對立惡化,激進反對派才是最大的受惠者。溫和反對派的選票將會有很多會流向激進派。溫和反對派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社會越是兩極對立,激進派從溫和派那裡搶走的選票就越多。
第四,香港絕大多數市民都希望實現「一人一票」選特首,這裡面包括大量溫和反對派的支持者。他們當中肯定會有一些政治取態比較溫和的人,不滿溫和派被激進派綑綁否決普選方案而令他們的普選願望落空。他們手中過去一直支持溫和反對派的選票,也有可能流向社會形象較為溫和的建制派「明星」,也就是溫和反對派議員湯家驊所說的「開明建制派」人士。
溫和反對派應該清醒地認識到:香港有些反對福利主義的人並不贊成普選,普選夭折,他們才是真正的贏家;香港不能普選,溫和反對派才是真正的輸家,其政治空間將大大收窄。
溫和反對派須突破激進派綑綁
在選票格局大體已定的情況下,反對派與建制派之間要想挖走對方的選票並不容易,溫和反對派與激進派之間才是真正的競爭對手。溫和反對派應該醒目地看清,激進派最不想普選成功,普選夭折,社會越對立,激進派從溫和派那裡挖走的選票就越多。現在的形勢是,激進派全面搶奪反對派的領導權,全面綑綁溫和反對派,否決特區政府提出的特首普選方案。如果激進派的計劃實現,不僅普選無望,而且溫和派就會成為激進派的「附庸」。這對香港社會和溫和派自己,都不是一個好結局。為人為己,溫和反對派必須與激進派「切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