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馬未都出席京津冀紅木文化行業高峰研討會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張帆 河北報道)日前,觀復博物館館長、內地著名收藏家、古董鑒賞家馬未都在河北滄州青縣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傳統紅木傢具重新振興,已到好時機。
記者了解到,紅木古典傢具傳承千年華夏文化,被稱為「傢具中的貴族」。隨着國內消費者消費水平的日漸提高和進口傢具誠信危機的出現,紅木傢具作為高需求、高附加值的產品,引發國人對它的熱衷度不斷升溫,掀起了購買、收藏以及私人定製紅木傢具的熱潮。
而青縣紅木傢具生產歷史悠久。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大運河從青縣穿境而過,在這裡形成了中國北方紅木傢具最大的一個集散地。這裡曾是生產正宗明清宮廷專用傢具的地區,是「京派」的主要代表產地。
馬未都對記者表示,青縣因轄地利之優,位於京津冀三界相交處,距離北京僅兩個小時的車程,所以在很早以前就形成了一個非常好的市場。我們知道中國大運河是從青縣路過的,在過去這裡有驛站,從某種意義上講,就好比現在的高鐵火車這裡有一站,後來交通的發展,運輸模式的轉變以及大運河的斷流,導致現在大家對青縣了解的不多。
自古,中國人就喜愛紅木傢具,一套傢具幾代人共用都很正常。由於近代中國的積貧積弱,導致我們在清朝末年到民國時期,家境狀況都比較貧窮,傢具一直是湊合的狀態。
中國收藏市場是非常大,現在老百姓生活富裕了,有閒錢了,可以拿出點閒錢來陶冶性情,這本身是一個好事。以紅木傢具來說,既可以收藏也可以實用,幾代人都用不壞,也符合中國過去的財產傳宗接代、勤儉持家的精神。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復興國學,恢復我們的傳統文化,傳統的紅木傢具重新振興,這是一個很好的時機。馬未都笑談一些古董傢具自己的身價都已經收藏不起,不過紅木傢具有價格比較高昂的也有適合普通大眾的,所以這個市場的前景是廣闊的。
近年來,青縣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機遇,引導全縣紅木傢具製造企業向園區集中。該縣依托青縣盤古文化、運河文化、紅木雕刻等歷史文化資源,助力「文化之城」建設,現正全力打造京津冀紅木傢具集聚區。
截至去年底,該縣規劃12萬平方米的中古紅木文化產業園一期工程基本竣工,目前入園企業有300餘戶、商舖達600餘個,新建的紅木文玩大集即將正式投入運營。今年,園區預計投建15萬平方米。其中,投入1,800餘萬元打造區內沿河景觀,並利用雕塑等藝術形式,還原明朝永樂年間青縣紅木文化產業的興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