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釋義:比喻渴望求得賢才。
出處:《戰國策‧ 燕策一》:「臣聞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於君曰:『請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馬,馬已死,買其骨五百金,返以報君。君怒曰:『所求者生馬,安事死馬而捐五百金!』涓人對曰:『死馬且買之五百金,況生馬乎?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馬今至矣。』於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
戰國時候,燕國發生內亂,一度被齊國打敗。燕昭王繼承王位後,收拾殘局,招納賢士,重振旗鼓,準備向齊國報仇。為此,燕昭王親自向極有才能和聲望的郭隗求教說:「目前燕國處境困難,你看怎樣才能找到有才能的人,幫助我治理國家,以實現報仇的願望呢?」
郭隗沒有直接回答燕昭王的問題,卻給他講了一個「千金買骨」的故事,說從前有個國君,想得到一匹千里馬,於是在關口要道貼出佈告,說願出一千両黃金,購買一匹好馬。
三年過去了,千里馬仍沒有買到,國君悶悶不樂。有個親信侍臣請求國君讓他帶上千金,出去尋求千里馬。國君同意了。侍臣四出奔走,花了三個月時間,才找到一點線索。可是一問,原來那匹千里馬已死。侍臣卻拿出五百両黃金,把那匹千里馬的骨頭買了回來。國君見了怒不可遏,訓斥說:「我要的是一匹活的千里馬,一堆死馬骨頭有甚麼用?白白浪費了五百両黃金!」
侍臣回答說:「你不是要買千里馬嗎?可是幾年來沒能買到。其實並非世上沒有千里馬,而是人們不相信你會出重金購買。如今我出五百両黃金給你買了堆死馬骨頭,消息傳開去,很快就會有人把活馬給你牽來了。」果然,不到一年時間,就有好幾匹千里馬送到了國君手中。郭隗講完這個故事後說:「大王真想招賢納士,可以先從我開始,人家看到像我郭隗這樣的人也被重用,更不消說比我更有才能的人了。這樣,不愁遠隔千里,人才都會主動找到這兒來。」
燕昭王認為郭隗說得有理,便首先重用他,為他修築府邸,並拜他為師。消息傳開,吸引了大批有才能的人雲集燕京。燕昭王依靠這些人治理國家,經過二十八年努力,燕國富強起來,聯合秦、楚等國一起攻打齊國,終於將齊國打敗,收復了全部失地。
書籍簡介:本書以講故事的形式介紹最常用的三百多個經典成語,篇幅短但具概括性,包含成語的基本內容、來龍去脈以及相關背景。每條成語均標註釋義,說明字面義及引申義,出處,難字標有普通話發音及粵音。書中並附筆畫索引供快速查閱。
■資料提供:商務印書館
星期三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