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克勤 立法會議員
政改否決後,我希望議會內外都可以就「一國兩制」這個核心概念重新凝聚共識。議員們令議會運作回復正常,社會放下政制爭拗,再次聚焦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我衷心希望「泛民朋友」可以同中央及特區政府建立互信,加強溝通,多些了解國家,以較為溫和理性的作風處事。
過去,反對派亦以爭取「雙普選」為口號。其實,這個主張與建制派落實「一國兩制」和基本法的主張並沒有衝突。反對派認為,若先落實「一國兩制」和基本法,肯定不會有行政長官普選;如沒有行政長官普選,則不能實現立法會普選。為什麼立法會內會出現如此對立的局面呢?我認為一些反對派中人已經變質。以往他們都會講「一國兩制」,但是現在只講兩制,不談一國。從某些反對派議員的言行,以及他們在議會的發言,我感受到他們不承認國家、不承認中央政府,不是忠誠的反對派。例如:一些所謂「本土派」議員口說「港人治港」,實則否定「一國兩制」,也就是否定香港的憲制地位。「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由始至終都是三為一體的概念,不可以斷章取義。
反對派堅決反普選已變質
同很多前輩相比,我從政不算很久,但是我所認識的反對派,以往不是這樣的。孟子說:「仁者以其所愛及其所不愛,不仁者以其所不愛及其所愛。」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仁慈的人,會用對待他所愛的人的態度,去對待他所不愛的人;而不仁慈的人,會用對待他所不愛的人的態度,去對待他所愛的人。以剛被否決的普選法案為例:普選,是反對派也支持的;我相信以前的反對派,會用友善、積極的態度去對待他們有意見的普選法案。不過,如今他們用敵視的態度去否決普選法案,要政改「非死不可」。中央堅定不移支持香港依法普選,反對派則堅定不移反對普選。世事如棋,不勝唏噓。
為了解「一國兩制」,不得不回顧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鄧小平和江澤民對於香港前途的看法。1982年,鄧小平於《我們對香港問題的基本立場》這一講話中提到:「香港繼續保持繁榮,根本上取決於中國收回香港後,在中國的管轄之下,實行適合於香港的政策。香港現行的政治、經濟制度,甚至大部分法律都可以保留,當然,有些要加以改革。」所以,反對派批評去年國務院發表的《「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是於基本法上「僭建」,這種批評嚴重失實。事實上,早於1982年鄧小平已經說明中央對香港的基本立場是「在中國的管轄之下,實行適合於香港的政策」。
「一國兩制」是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個問題不單只是香港的問題,也是內地當時存在的一個問題。鄧小平於1984年發表《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重要講話,當中談到「一國兩制」包括了對國家的認同。他說:「如果現在還有人談信心問題,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對中國政府沒有信任感,那麼,其他一切都談不上了。」所以,如果不認同國家,同中央對抗,那就談不上「一國兩制」。反對派錯誤理解,鼓吹事事同中央唱反調才算是「一國兩制」,這是誤導。
鼓吹同中央唱反調才算「一國兩制」實屬誤導
「一國兩制」的目的是保障香港繁榮安定。所以,檢驗「一國兩制」有沒有成功落實的終極標準,就是香港有沒有保持繁榮安定。1990年,江澤民明確指出「保持香港穩定繁榮是我們的基本國策」。1994年,江澤民於《我們對香港前途充滿信心》的講話更明確地指出:「1997年7月1日以後,要保證香港長期穩定繁榮,如果香港不能穩定繁榮,就會變成『死港』。香港的穩定繁榮,不僅對香港很重要,對內地也很重要。」由此可見,中央對「一國兩制」及繁榮安定的理解,概念上並沒有把香港從內地區分開來,反而把內地和香港緊密聯繫在一起來看待。
反對派鼓吹「一國兩制」即是中央不要理會香港事務。很明顯,這種理解不符合國家一直以來的立場。從以上的討論,可見中央對「一國兩制」的理解,無論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至今天,都沒有改變。所以,中央政府一直以來都是按照「一國兩制」的方針去落實對香港的國策。反對派肆意扭曲「一國兩制」的原意,然後反過來指責中央不按原意去實踐「一國兩制」,這種指控無疑是「賊喊捉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