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5年7月4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藝粹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敢觀舞台:熱血的《電子城市》


放大圖片

■《電子城市》 攝影:張志偉

文:小西(本欄由本地知名評論人小西與梁偉詩輪流執筆,帶來關於舞台的熱辣酷評。)

正如筆者在本欄所提及,德國當代劇場著名劇作家福克.李希特(Falk Richter)的劇作,近年隨着前進進戲劇工作坊大力推廣「歐陸新文本」而漸為人知,前有前進進戲劇工作坊2010年製作的他的作品 《神級DJ》(陳志華 導演),近有他於第二十六屆澳門藝術節中親自編劇與導演的2009年作品《信任》,以及前進進戲劇工作坊藝術總監陳炳釗剛剛於牛棚劇場執導的《電子城市》。

《電子城市》是李希特2003年的作品,陳炳釗在牛棚版《電子城市》的演出場刊中直言,他大約在2006至2007年首次讀到《電子城市》的劇本,即在創作上深受影響,並且在2008年至2010年期間,以每年一部的速度創作了「消費時代三部曲」。 事實上,在「消費時代三部曲」中,《電子城市》的影響可謂隨處可見。就以《hamlet b.》(2010年)為例,跟《電子城市》相似,它們都是一個以全球化年代為背景與主題的亂世愛情故事。《hamlet b.》 中的男女主角哈姆雷特與奧菲利亞的原型,明顯出自《電子城市》 的男女主角Tom與Joy。至於《hamlet b.》 中「戲中有戲」的奧菲利亞「真人Show」就是《電子城市》 中的Joy「真人Show」的翻版。至於《hamlet b.》 中的大風雪意象,更是似曾相識,跟《電子城市》 大空難場景中的冰雪意象,互相呼應。然而,更重要的是,兩者均以全球化為猛烈的批判對象,只是陳炳釗在《hamlet b.》中將槍口指向更埋身的領域:全球化年代的文創與消費主義大潮。

《電子城市》的冷酷與熱情

事實上,陳炳釗在2013年任教演藝學院期間,早已夥同戲劇學院的學生,演出過李希特的《電子城市》。換言之,陳炳釗並非首次執導李希特這部以全球化為批判對象的重要作品。 然而,事隔兩年,陳炳釗對於李希特的同一個劇作,採取了截然不同的演繹方式。簡言之,演藝學院的版本偏向冷酷,而新近的牛棚版本則熱血滿懷。雖然若要比較的話,筆者更傾向陳炳釗在演藝學院版本中的冷酷演繹,但跟李希特的另一作品《信任》相似,《電子城市》的文本總有一股按捺不住的怒火與熱情,只是陳炳釗今次選擇了改弦易轍,釋放出冷面背後的熱血李希特。

當然,演出空間的差異,也着實為演出帶來了不同的效果。無可否認,跟演藝學院的戲劇院相比,牛棚劇場的演出空間是細小多了。結果,某些在演藝學院版本中透過空間與演員的強烈大小對比與反差所達至的效果,在牛棚版本中需要另闢蹊徑,甚至產生了重點的轉移。就以男女主角Tom與Joy首次在機場候機室碰面並做愛的場景為例,在演藝學院的版本中,由於空間較大,劇場更接近傳統的鏡框舞台,導演光是透過空間與演員的強烈對比,已足以營造出原場景中的那份「奇觀」感。至於牛棚的版本,由於劇場空間較小,演員與觀眾更是近在咫尺,陳炳釗也就將焦點直接集中在人的身上。雖然, 牛棚版本仍然透過了四位在旁凝視的敘事者,營造出演藝學院版本中的「奇觀」感,但明顯地,陳炳釗今次更關注在全球化的冷酷荒漠中,兩個相逢恨晚的個體之生存狀態。

結果,《電子城市》原文本中的熱血因子,終如火山爆發,流瀉全劇。

由教學演出到專業演出

當然,我猜導演在這裡也有實際上的技術考慮。很明顯,相對於演藝學院版本的在學學生,牛棚版本的專業演員班底的演出無疑更為圓熟(雖然有部分演員重疊),導演在演藝學院版本中透過大量人以外手法,嘗試扣準《電子城市》文本的核心精神,也就順理成章。 當然,製作預算上的差異,也為兩個版本的《電子城市》帶來了不同的效果。

簡言之,演藝學院版本的演員眾多,而牛棚版本則只有六位;演藝學院版本的多媒體與機關設計比較精緻,而牛棚版本的多媒體與機關設計則比較「土炮」。結果, 牛棚版本的演員比演藝學院版本的演員更忙碌,我們看見他們總是汗流浹背、跑來跑去,使出九牛二虎之力,嘗試營造出演藝學院版本只需透過空間調度,便較易達到的效果。然而,說是同一效果,也不盡然。就以世紀大空難一場為例,透過空間的調度,演藝學院版本更能突出李希特原文本對災難情景的壯麗描述,而牛棚版本則讓觀眾有機會跟演出者拉近,直入一眾垂死的商務男的內心風景。

同一個文本,同一位導演,卻演繹出不同的風格,但其實李希特的冷酷與熱情,不過是全球化迷宮的一體兩面。

相關新聞
舞台X映畫 林奕華:「非常」二十四年 夢仍未醒 (2015-07-04) (圖)
敢觀舞台:熱血的《電子城市》 (2015-07-04) (圖)
「體量水墨」畫家藍正輝 書寫性與圖像形式的融合 (2015-06-30) (圖)
農家院中的瑞士藝術家 厚油畫堆積中國風情 (2015-06-30) (圖)
藝訊:王德水偉人畫作獲日中韓優秀佳作獎 (2015-06-30) (圖)
《美女與野獸》巡演澳門站 (2015-06-27) (圖)
敢觀舞台:澳門藝術節2015--Peter Brook《情人的西裝》與Falk Richter《信任》 (2015-06-27) (圖)
國際舞星助陣港芭 (2015-06-27) (圖)
蔡延豐:寫照香港圖景 探求文化心靈 (2015-06-23) (圖)
創作對談:《家園》:英國當代藝術家的「歷史畫」 (2015-06-23) (圖)
《維港乾了》香港大寓言 (2015-06-20) (圖)
敢觀舞台:《樓城2015立夏版》「引錄」香港故事 (2015-06-20) (圖)
敢觀舞台:《藝歌芭蕾》利布恆的歷史情書 (2015-06-20) (圖)
敢觀舞台:周蕙心出任藝發局行政總裁 (2015-06-20) (圖)
香港知名廣告導演張天行「Such, as it is」佛教哲學融入個人畫展 (2015-06-16) (圖)
「心神潛韻 水墨光影」唐至量首個書畫攝影作品展 (2015-06-16) (圖)
王林旭當代水墨「松‧竹‧梅」作品展在京開幕 (2015-06-16) (圖)
韓天衡70年書畫印在杭展出 (2015-06-16) (圖)
實驗兒童劇進念暑假「奏」《魔笛》 (2015-06-13) (圖)
錯過藝術節?不怕!進戲院看The Bolshoi Ballet (2015-06-13)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藝粹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