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5年7月9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論壇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中國東海三板斧奪得主導權


劉斯路

在中國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活動揭幕之初,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忽然抗議中國在東海採油,旨在轉移視線,干擾維護二戰國際秩序的正義行動。不過,這一抗議,倒使國際社會發現,北京在打出「東海防空識別區」、「釣魚島巡航執法常態化」這兩板斧的同時,也毅然決然積極開發中國經濟專屬區內的油氣資源,領先日方。這三板斧,一定程度上顯示北京在東海角力佔據主動權。

菅義偉在記者會上表示,已確認中國自2013年以來一直在東海日中「中間線」附近開發新天然氣田,建設新海洋平台。他說「日本已多次對中國單方面推進開發作業的做法表示抗議,要求中方停止作業。」當被問及有關中國在建氣田的地點和相關資料時,菅義偉表示如果公開日本政府搜集的東海開發相關資訊,會妨礙今後的情報搜集和外交協商工作,因此不予回答。

2008年6月18日,中日雙方同時宣佈,中日雙方經過認真磋商,同意在實現有關海域劃界前的過渡期間,在不損害雙方各自法律立場的情況下進行合作,在東海選定適當的區域邁出共同開發第一步。根據中日雙方共同發表的《中日關於東海共同開發的諒解》,作為中日在東海共同開發的第一步,雙方將在一個協商確定的區塊內,經過聯合勘探,共同開發。雙方還達成了關於日本法人依照中國法律參加春曉油氣田開發的諒解。具體細則為:中國企業歡迎日本法人按照中國對外合作開採海洋石油資源的有關法律,參加對春曉現有油氣田的開發。對於這一諒解,中日雙方將努力為實施上述開發履行各自的國內手續,盡快達成必要的雙邊協定。

但事實上,有關諒解很快就成為一紙空文,而責任完全在日方。首先,日本朝野吹噓北京因此以「中間線」劃分中日東海經濟專屬區。到了2010年,釣魚島附近更發生中日船隻衝突事件,引發中國大規模反日潮。再到後來日方「國有化」釣魚島,中日雙邊關係跌至冰點,東海合作更加是煙消雲散。

問題是,兩年前,也就是日本「國有化」釣魚島後,北京就決心自己開發自己的東海油氣,如日方所指2013年就開始了,但是日方卻在兩年後的今天才發難,豈不有趣?其實,也不難理解。七月七日,日本全面侵華、中華民族全面抗戰七十八周年之際,菅義偉跳出來發難,國際社會都一目了然,這不過就是轉移視線的雕蟲小技。眾所周知,中國在東海開採油氣是在東海中間線的中國一側 ,就是說,即使以「中間線」劃界,也不侵犯日方利益。不過,日方還賴說油氣在海底是相通的,然而,是否真的相通天知道,菅義偉不過是無理取鬧。

2013年11月23日中國宣布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的聲明,中國空軍當天已在防空識別區展開巡邏。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推出防空識別區。值得指出的是,東海防空識別區覆蓋釣魚島、春曉油氣田。至今,日本表面拒絕承認中國東海防空識別區,不過其民航航機亦向中國通報。

在中日東海角力中,北京最大突破、最得實利的是主權確認的突破:在釣魚島海域實現巡航執法常態化,而日方也默認了這個新常態。再加上,中國在東海積極開採石油油氣,也就是說,在經濟領域也獲得實利。本來,中日東海之爭主要是經濟利益之爭。中國採油了,日本還是空白,中國不是佔了上風?

相關新聞
匿名捐款黑幕越揭越多 必須查個水落石出 (2015-07-09)
廿四味:民主黨已成任激進派宰割的「唐僧肉」 (2015-07-09)
凝聚力量發展經濟民生 抵制事事政治化 (2015-07-09)
咬定青山不放鬆 經濟民生齊聚力 (2015-07-09)
旅客不來港 商界心慌慌 (2015-07-09)
反對派議員拉布拖累香港 (2015-07-09)
中國東海三板斧奪得主導權 (2015-07-09)
成名鼓吹「勇武抗爭」和「中國經濟崩潰論」傳遞危險信號 (2015-07-08)
廿四味:梁國雄自取其辱 陳日君愧見上帝 (2015-07-08)
後政改時期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大有可為 (2015-07-08)
更多市民與激進分子割席 (2015-07-08)
攜手推進金磚國家與上合組織務實合作 (2015-07-08)
電力供應政策須平衡多方 (2015-07-08)
集中精力謀發展 重利民得民心 (2015-07-08)
抹黑中央救市 《蘋果日報》自爆其醜 (2015-07-07)
廿四味:民生再拉布 反對派禍港死性不改 (2015-07-07)
維護國家安全責無旁貸 廿三條立法不能無了期擱置 (2015-07-07)
頂天立地:黃之鋒被打的反思 (2015-07-07)
退步原來是向前 (2015-07-07)
香港須加強對青少年的歷史教育 (2015-07-07)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論壇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