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淵滄博士
「七一遊行」人數創下歷史新低,證明許多曾經參與激進行動的香港人已選擇與激進分子割席。一系列激進行動對社會的負面效應已然顯現,珍惜香港當下發展成就的廣大市民,都應該繼續抵制這些「殘港」的錯誤行動。
七一遊行,人數創低紀錄。反對派解釋是因為今年的遊行缺乏主題。果真如此嗎?反對派議員在否決政改之後,一起站在記者面前高喊「重啟政改」,這是一句連他們自己也不相信的話,自然無法於反對派中形成共識,成為遊行的主題。民主黨的劉慧卿在遊行之前接受電視台的訪問時透露:民陣原本計劃以要求修改基本法作為遊行主題口號,但是民主黨不同意。很明顯地,反對派已嚴重分裂。因為分裂,所以沒有共同支持的主題。
激進路線不得人心
事實上,反對派中的激進分子已愈發趨向激進。其激進程度已令反對派中的溫和分子不敢苟同,但為避免被激進勢力追擊圍攻也不敢與之割席。
政改一役,反對派中的激進分子成功地將溫和派綑綁在同一戰車,投下否決票。現在,政改後期,激進分子依然想將溫和派綑綁在一起共同走向激進道路。七一遊行人數創新低紀錄,就是許多曾經參與激進行動的香港人與激進路線割席的表現,因為今年的七一遊行,打出的口號已經接近「港獨」口號,激進分子已經奪取了負責籌辦七一遊行的民陣的領導權。
若反對派中的溫和分子遲遲不願與激進分子割席,結果一定是自己被拉進激進的道路,激進路線若成氣候,則是社會之禍,這正是市民不願再為激進分子利用的真正原因。
香港有一批人見反對派溫和分子過去十八年一事無成,遊行成為例行公事,喊喊口號就散去,甚麼也爭取不到,更何況奪權。他們認為只有以破壞性的行動才能逼特區政府就範,逼中央政府讓步。但可惜,這一路線始終得不到主流民意的接受,大部分市民仍是理性務實的,珍惜來之不易的社會秩序和經濟發展成果。
抵制「殘港」的激進行動
中國的國力日益強大,國際地位及經濟力量均得到極大的提升。特別是一些地區突飛猛進的發展變化,國人的富有令香港的優勢地位及心理均面臨落差。激進分子正是利用了這種落差心理,挑撥內地與香港的關係,煽動兩地的仇恨及矛盾,這才有了所謂的「反水客」及「驅蝗」行動。這類行動在巴黎、倫敦、米蘭等獨立國家的城市並沒有出現。可見,所謂「本土主義」已經變成「反中國」的行動。
激進行為已經產生負面效應。儘管香港貨品價廉物美,內地旅客減少來港已經是一個事實,對內地旅客而言,眾多的海外旅遊勝地甚至是前海、橫琴自貿區,都是他們的購物天堂。香港要擊敗眾多競爭對手,只能不斷提升服務質素,重新擦亮過去的金字招牌,吸引旅客。激進行動已開始成功地破壞香港經濟,損害社會整體利益,全社會都必須繼續抵制這種「殘港」的錯誤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