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擐㚚� | 閬��� | 擐蹱葛 | �批𧑐 | �蝱�� | ��钅�� | 閰閗�� | 鞎∠�� | �𧑐�𤩎 | ��閗���鞎� | ��躰�� | ����� | 憡𥟇� | 擃磰��
2015年8月6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收藏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宋瓷接替明清官窯渡海「回國」


放大圖片

■乾隆粉彩轉心瓶

觀察今年春拍內地和香港的瓷雜板塊交出的成績單,結論可謂差強人意,曾在幾年前屢屢刷新高價紀錄的明清官窯風光不再,而一直被邊緣化的宋瓷,近兩年屢次拍出過億的價格。有部分市場交易資深從業者認為,從明清官窯到宋瓷的板塊輪動,皆是聯手炒作的結果。■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夢薇

細數內地和香港今年春拍的瓷雜板塊,明清官窯雖然仍是主打,但是今日光景仍舊不能與2011年前相較量。2010年的秋天,「清乾隆淺黃地洋彩錦上添花『萬壽連延』圖長頸葫蘆瓶」,以2.5億港元刷新當時中國工藝品及瓷器之世界拍賣紀錄。而僅僅一個月後,一件「清乾隆粉彩鏤空吉慶有餘轉心瓶」又在英國拍出5.54億元人民幣,再次改寫紀錄。

明清官窯從2011年前後至今的「由盛及衰」, 在古董瓷器資深行家曾波強看來,除了實體經濟不景氣之因素外,更是因禮品市場被「腰斬」所致,「贈送的行為不像行家,行家收藏或投資會作理性思考,計較回報,而送禮者的投資動機導致市場不理性的高價出現」,不過曾波強對明清官窯的未來依然抱有信心,「其實從1993年中國內地有了自己的拍賣公司算起,藝術品市場大概五到十年就會經歷一個高潮到低谷的輪換。總體觀之,特別是考慮到通貨膨脹的因素,精品官窯的價格其實一直沒有跌過,這種市場低迷又不是第一次出現,只不過是成交不活躍而已。」

廣州瓷器藏家馮瑋瑜去年買了一件明宣德甜白釉的暗刻花蓮子紋碗,和三年前在佳士得的拍賣價是一樣的,「對於賣家而言,虧掉的不過是佣金部分。」他對明清官窯同樣抱持信心的態度,認為「這個調整的幅度其實比字畫市場要小多了。」他直言這幾年整個藝術品市場都在調整,瓷器也很難獨善其身。「天價」變少,主要因為藏家惜售,由於真正的精品瓷器出現得少了,買家也會更加謹慎,看得更加仔細,不似幾年前衝動,導致成交量也在明顯減少。「但即便如此,相對於中國書畫,明清官窯的表現還是比較穩健。」

海外藏家退場

和內地藏家表現出來的淡定心態相比,專注於海外市場的行內人態度並不樂觀。香港古董商人、牛津亞殊慕蓮博物館(Ashmolean Museum of Art and Archaeology)導賞員費吉回憶曾認識一位資深藏家,「十幾二十年前就開始拿着不到三千萬的資金於香港、倫敦、紐約到處跑,只買不太熱門的清朝官窯器。當年大熱的清官窯是康、雍、乾時代的青花器、粉彩器,單色釉和中、晚清時期的器物還少人問津,價格亦便宜。但最近幾年,這位藏家認為熱錢太多,官窯已到了『瘋價』,所以開始不斷出貨。」從2013年開始,費吉就觀察到一個現象:在明清官窯拍賣會上,香港和外國的資深藏家差不多絕跡了,舉牌競拍的人絕大部分是內地炒家和新進收藏家。而縱觀這幾年拍場中的「天價」拍品,送拍者大都是海外藏家。他們的共同特點就是在早年用較低的價格收購大量品相精良的中國瓷器,這幾年將它們拋向市場,獲得國人熱烈追捧,接連拍出驚人的價格。

日本的山中商會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便大量購入明清官窯,玫茵堂的Zuellig兄弟則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通過他們在新加坡的合夥人購買中國瓷器;而不能不提的更有倫敦古董商埃斯肯納齊,很多人認為,明清官窯的飆升就是由他而起,回憶錄中,1997年,他在香港的拍場上花費5,000萬港幣以上競買清三代瓷器,引發香港、台北、紐約、倫敦等地的古董商、藏家及新進場的投資人和投機分子紛紛效仿,明清官窯由此掀起了一浪高過一浪的走勢。

但細觀最近幾年,很少再聽到這些瓷器最早的收藏「大師」繼續進場搏殺的新聞了,反而是「玫茵堂」專場、「山中商會」專場、「阪本五郎」專場在各大拍賣行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出現。在2011年,玫茵堂曾以2億港元售出了一件「清乾隆御制琺瑯彩『古月軒』題詩『錦雞花石』圖膽瓶」,而這個膽瓶其實正是埃斯肯納齊在1997年花992萬港幣購得的「清乾隆琺瑯彩花卉雉雞題詩膽瓶」。不到20年的時間裡,它的價格翻了20多倍。

再掀「宋瓷熱」?

「明清官窯前幾年的飆漲,其實是『洋人聯手炒作』。中國買家投資境遇和股市是一個道理,『洋人』是莊家,而中國藏家就是散戶。」一位古董經紀人說,這幾年的「宋瓷熱」,其實和幾年前「明清官窯熱」背後有同樣的邏輯。炒作明清官窯的「大師」,將明清官窯幾乎賣盡,所以目前的宋瓷市場亦是一種翻製。

對於接盤一說 ,很多內地藏家卻不以為然,指出「暗箱操作」沒那麼容易,「古董瓷器不像字畫那麼容易進行『暗箱操作』,一個莊家只要資金雄厚,就可以通過買斷某個畫家作品的方式獲得定價權。但無論是明清官窯還是宋瓷,一是年代久遠,二是分佈分散,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大師』有能力操控整個板塊。而且流傳有緒、品相完美的瓷器每一件都具有特殊性。」馮瑋瑜對記者說。她更傾向於相信,從明清官窯到宋瓷的板塊輪動,背後很大的動力是來自於藏家審美能力的整體提高:「明清官窯距離我們的年代更近,所以藏家在審美上接受更容易。但隨着藏家的不斷成長,宋瓷那種陽春白雪的簡約之美會凸顯吸引力。」

曾波強也對「做局」的說法持否定態度,「外國藏家並不掌握定價權,瓷器的價格其實是中國人自己『抬』起來的。」曾氏看來,問題的癥結在於,很多中國藏家不喜深入分析思考,而是「迷信」某個「概念」,而後搶購,與收藏本質背道而馳的做法,才是釀成「悲劇」的本源。「前幾年追捧明清官窯,認為明清官窯和皇帝相關,就出現瘋搶。不知官窯裡面也分品級,不同等級的官窯有天壤之別。現在很多買家,真的瓷器沒見過幾件,只是跟着某些簡單的概念上場買東西,買進一些低檔官窯,再遇市場不好,怎麼可能不『砸』在手裡?」曾波強指出,在這輪調整中,真正價格被「腰斬」的就是這批檔官窯。

相關新聞
宋瓷接替明清官窯渡海「回國」 (2015-08-06) (圖)
五味什陳:收藏台灣回流紫砂壺需當心 (2015-08-06) (圖)
涂睿明收藏陶瓷就地出發 (2015-07-30) (圖)
萬象靈犀:世界第三大元青花寶藏 出土30餘年後首次展出 (2015-07-30) (圖)
當代藝術家朱偉:當激情退後 (2015-07-23) (圖)
藝訊:香港文化博物館 展出李小龍藏品 (2015-07-23)
藝訊:敦煌石窟寺:中國絲綢之路上的佛教藝術 2016年洛杉磯蓋蒂中心揭幕 (2015-07-23) (圖)
收藏融入藝術 香港市場新軍崛起 (2015-07-16) (圖)
萬象靈犀:豫首次拍賣當代唐卡精品 (2015-07-16) (圖)
藝訊:羅中立名畫上市 重慶推藝術品收益權交易模式 (2015-07-16) (圖)
藝訊:32件海外流失文物回歸甘肅將辦特展迎國寶回家 (2015-07-16)
海派繪畫回溫 民國藝術反思 (2015-07-09) (圖)
藝訊:北京首家非遺主題博物館開館 京跤、數來寶展北京風韻 (2015-07-09) (圖)
藝訊:世像不是世相 唐志岡新作在港展出 (2015-07-09)
「靜物畫者」吳松 酒瓶中的自畫像 (2015-07-02) (圖)
吳松畫作二級市場成交紀錄 (2015-07-02) (圖)
拍場槌音:南京海德首拍 成交額破億 (2015-07-02) (圖)
藝訊:滇南詔地質博物館藏三千餘件奇石 最老奇石已有7億年 (2015-07-02) (圖)
陳建中以心象入畫 與大師為「鄰」 (2015-06-25) (圖)
對市場要淡漠,堅持「根性」 (2015-06-25)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收藏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撟游漲鞎⊥錇��鞟�埈�� 
2020撟游�拇� 
2019�典�见�拇� 
�屸���塳璇苷�卝�滢耨閮� 
鈭墧散����𤾸�滩店憭扳� 
擐硋�蝎菜葛瞉喳之���慦㘾�𥪜陸�� 
撱箏��70�𪂹撟� 
�鴌�錇�𥼚���2019 
�鰵��见�删���瘥坿�箇�𡒊𢥫�� 
�抅�𧋦瘜�30�𪂹撟� 
��𥕦�銝齿�� 
擏鞉葛�券�𡃏�滨�罸�𧢲𦆮�𠯫 
蝘穃肟瞏格��𨺗璅���匧僑�虾 
��䀹�閖�擧惣�㘚 
擐蹱葛��躰�脤�睃陸隢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