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聯中委 觀塘區議員 柯創盛
所謂「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人類總會重複犯錯,歷史始終是洞察時局與啟迪未來的最好老師。
記得新中國成立初年,百廢待興,由於當年的執政黨缺乏治理國家的經驗,國際形勢亦非常不穩定,執政黨只好靠自己摸索,走過了不少彎路,更一度糾纏於多個不同的政治運動,所造成的社會和經濟損失實在不可估量。幸好,我國的執政黨終究是個敢於不斷糾正和創新的政黨,經過多年的經驗累積,終於擺脫了以群眾鬥爭和政治運動為綱的路線,重新聚焦於經濟建設,實事求是,提出「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綱領,大膽改革開放,才創造了今天的世界經濟奇蹟,數以億計的百姓成功脫貧,中華民族邁向復興!
歷史經驗充分地說明了,政治穩定是經濟發展的前提,一個聚焦於政治鬥爭的社會是沒有前途的,市民的生活亦難以改善。令人慨嘆的是,香港回歸祖國後,不同的政治勢力看中了香港作為國家最開放的地區的特點,視香港為政治基地,意圖利用香港來影響內地政治,擾亂國家的發展。在強大的政治力量左右下,香港急劇趨於政治化,近年更滋生出一種「全民皆兵」、凡事政治化的氛圍,廣泛市民被動員參與政治運動,任何經濟和民生議題均被高度政治化,這是否香港之福呢?這到底是一條帶領香港再上高峰的升軌,還是一條下坡路?
以香港大學聘任副校長的事件為例,本來是由其校務委員會負責的,完全是香港大學的內政。可是在反對派媒體和政治組織積極炒作和介入後,局勢一發不可收拾,瞬即變得異常政治化,一眾校務委員慘被包圍公審,甚至出現暴力的肢體衝擊,多名港大校務委員和教職員遭受辱罵。這種事,在十多年前的香港是難以想像的,現在卻逐漸見怪不怪了,可見香港過去幾年的社會政治氛圍確實是嚴重惡化了!學生包圍校務委員辱罵,阻止委員們離開的場面,更令人不期然想到了數十年前的「文化大革命」,何其令人唏噓嘆息!
在多次的群眾運動後,內地已深刻認識過度政治化的禍害,敬而遠之,避之則吉了。香港作為國家最發達和開放的地區,竟沉溺於不斷發動政治運動的老路,對經濟建設愈來愈忽視,豈不等於自掘墳墓?身為香港人,怎會不憂心?
香港大學校務委員遭受包圍和辱罵一事引起了社會廣泛議論,也有愈來愈多人關注大學校園內瀰漫的激進政治思潮,感到擔憂。我深信絕大多數的香港青年是對社會有抱負的,期望為社會未來出一分力,但我同樣期望學生們能夠以最大的謙卑,多了解外面的世界,多聆聽不同的聲音,成為建設性的進步力量。未來是青年人的,但青年人今天所享受到的一切離不開上一代耕耘的成果,你們始終是要向上一代負責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