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5年8月19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亦有可聞:孔子師項橐


放大圖片

■孔子師項橐

于永傑 杜學嬌

項橐,何許人也?《三字經》上 「昔仲尼,師項橐,古聖賢,尚勤學 」透露了項橐的身份。項橐者,孔子的老師也。相傳春秋戰國時期,孔子東遊,遇到了7歲的項橐,神童項橐三難孔子,使孔子甚為驚歎。具有傳奇色彩的項橐,其故里多有爭論,有秦、魯、楚、豫等說。然據康熙年版《日照縣志.山川》載:「小兒山,縣西南八十里,世傳難孔子小兒故里,下有小兒廟。」按:「項橐七歲為孔子師。人物考為袁家莊人,既是此也。」經多方考證,項橐出生於日照市嵐山區碑廓鎮南袁家莊村(舊有項家夼),被後世尊為聖公。

近日跟隨山東省文化廳組織的「聚焦山東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採訪活動來到日照,有幸參觀了項橐故里。日照市碑廓鎮的聖公廟即是為紀念項橐所建,其背靠聖公山,山上樹木參天,遮天蓋日;東有韓家山,形似餓虎撲食;西有雞冠山,形似雄雞報曉,三山環繞,形成一個天然椅子圈。傳說仲尼師徒到此地佇立良久曰:「此處地形乃九龍聚會,二虎把門,山相倚,定是才子之地」。走進飛簷翅角,紅牆黑瓦的聖公廟,內有刺柏、槐樹等一圍多粗的古樹,清幽的環境使人恍若隔世,一種靜謐之美在心中緩緩流淌。據史料記載,最初的聖公廟是建在山頂之上,後在公元606年遷到山腰以下,就是現在的遺址。清同治四年也對聖公廟作了修繕,遺憾的是,聖公廟最終毀於文革浩劫之中。現存殘碑一幢,記載重修聖公廟的經過,是濤雒翰林丁艮善所書,為隸體字。現在所見聖公廟的正殿、東西偏殿及山門圍垣是2001年所建,並塑有聖公神像和神農、伏羲、軒轅三老神像等。

項橐大概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神童,傳說他兩歲時見夏天電閃雷鳴,就問父親:「天為何打閃打雷?」父親說:「是天帝在為民間除害,他叫雷公和閃娘來捉地上的妖怪和壞人。」項橐反問:「那壞人和妖怪只有夏天有,冬天沒有嗎?」關於項橐與孔子的問答內容傳說各處不一,敦煌石窟發現的唐朝抄本《孔子項托相問書》記載,小兒擁土築城,在內而坐,夫子車至語曰:「何不避車?」小兒答曰:「昔聞聖人有言: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情,從昔至今,只聞車避城,豈聞城避車?」孔子讚其雖小,卻智慧過人,遂相邀項橐平卻天下,然項橐認為:「天下不可平也,或有高山,或有江海,或有公卿,或有奴婢,是以不可平也。」

項橐的才智使孔子感歎:「後生可畏,我當拜你為師!」於是項橐沐浴畢,孔子設案行禮,拜項橐為師,打道回曲阜,從此不再東遊,後來便有了「項橐三難孔夫子」的傳說。自從孔子拜7歲小孩為師的故事傳開以後,各國諸侯都想找到項橐為其所用。有一種說法是吳國武士在爭奪中看劫持不成,遂將項橐刺死。因項橐死時只有7歲,況且廟前豎有7幢大碑,當地人又把聖公廟叫小兒廟、七和寺。至今廟門有聯:千載聖人師,智慧之光耀華夏;一代小兒神,位卑不忘濟蒼生。

項橐的傳說出現得很早,《戰國策.秦策五》中就記載甘羅曰:「夫項橐生七歲而為孔子師,今臣生十二歲於茲矣!君其試焉,奚以遽言叱也?」漢代推崇儒家學說,多在壁畫中出現孔子、周公等古代聖賢,洛陽漢墓壁畫中就有「孔子師項橐圖」。已故山東民間藝術家葉又新先生也在《山東民間玩具雜談》提到,山東漢畫像石上,和老子站在一起,接受孔子獻贄的7歲頑童項橐,手持的有柄小輪車,現在還是山東民間流傳的木製活動玩具。

但我想,孔子師項橐的傳說也許還有更深一層的隱喻意義,即孩童的智慧往往要超過成人,即使是聖人。在中國文化中,尤其是《道德經》和《黃帝內經》這兩部經典,非常推崇人的「赤子」狀態。認為孩子是「生而神靈」,其存在狀態與「道」本身高度相合,他們終日啼哭嗓子也不會瘖啞、他們的睡眠深沉、甚至他們還能感知一些災難的發生。

而隨茪H的不斷成長,外在的因素諸如道德觀念、風俗、禮儀加之於身,多了心思、煩惱、名利,漸漸為外物所羈絆,為世俗所左右。也許成年人學到了很多知識、掌握了很多技術,卻失去了那顆赤子的智慧之心。正如夫子要與項橐一起平卻高山,塞卻江海,除卻公卿,棄卻奴婢,使天下蕩蕩,然項橐卻認為:「平卻高山,獸無所依;塞卻江海,魚無所歸;除去公卿,人並是非;棄卻奴婢,君子使誰?」項橐的回答令兩千多年前孔聖人深受教益,處在名利糾葛更甚孔子時代的我們,是否也應該向孩子們學習一下,才能回到那種無瑕的赤子境界。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走進商丘古城 (2015-08-19) (圖)
書若蜉蝣:憶述燕卜遜 (2015-08-19)
心靈驛站:花釀 (2015-08-19) (圖)
畫中有話:買書 (2015-08-19) (圖)
生活點滴:阿霞 (2015-08-19)
亦有可聞:孔子師項橐 (2015-08-19) (圖)
歷史與空間:朱明前期的政治禁忌 (2015-08-18) (圖)
字裡行間:《成報》是如何起家的? (2015-08-18) (圖)
詩詞偶拾 (2015-08-18)
豆棚閒話:南瓜花 (2015-08-18) (圖)
遊蹤:家鄉的湖 (2015-08-18)
歷史與空間:寂寞荀子 (2015-08-12) (圖)
書若蜉蝣:燕卜遜的樂土 (2015-08-12)
詩情畫意:趙素仲作品--詩畫禪心(九):唐代詩僧寒山(之三) (2015-08-12) (圖)
浮城誌:面子 (2015-08-12)
生活點滴:告別痱子 (2015-08-12) (圖)
試筆:珍惜 (2015-08-12)
歷史與空間:躍上b蘢四百旋 (2015-08-11) (圖)
字裡行間:牛肉麵和番薯粥 (2015-08-11) (圖)
詩詞偶拾:討論愛情 (2015-08-11)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