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全浩 香港能源經濟學會會長、退休大學教授
早些時,A股狂升後暴跌,國家隊救市仍續跌,人民幣貶值,不少國際論者認為股災已發生,勢必影響中國的金融市場及實體經濟,甚至誘發全球金融危機。但此等言論是否客觀?查看過往股價得知,A股向來大起大落,存在狂升後暴跌的運行模式,自1990年以來皆如此。狂升後暴跌的過程中,進行財富大轉移,資金由高價追入的散戶戶口,流入其時沽貨的大戶戶口。此等「大戶」主要分幾類,一是股市狂潮時,蜂擁發行新股、或配售新股及推出供股計劃的上市公司。二是炒股集團及有勢力的社會人士。
股市的運作乃是派發及收集的過程,生生不息。A股一般每隔六七年大炒一次,因為大戶要炒起股市派發,需要時間部署,亦要配合經濟周期的運行韻律,經濟向好可伺機炒上,反之亦然。加上每次股市狂潮後,大部分平民散戶都輸掉「老本」,如綿羊般需時三五七載「食草養肥」,才有儲蓄重新入市。
無疑股市的狂升暴跌,導致不少問題,但應不會打擊中國金融的穩定性及實體經濟,這點幾可肯定。值得留意的是:前時A股暢旺,大部分股價由3月底至4月尾以倍暴升,市值暴漲;六七月的狂跌,只是把先前的漲幅抹掉。
從種種跡象看,資金並無大量調離中國,只是在境內財富大轉移。除非資金外流,則作別論,但顯然並非如此,蓋中國股市未完全對外開放,人民幣亦非自由兌換。另有調查指,中國家庭的總資產大多以房地產為主,股票所佔的比例不高,股市下挫對社會造成的打擊,未必如傳言般嚴重。
近來人民幣貶值,部分西方論者認為,人民幣將長期貶值,並觸發國際貨幣戰。個人認為人民幣不存在長期貶值的風險。人民幣自匯改後,已飆升了兩至三成,如今只回落3%-4%,人民銀行亦言,只屬幣值的正常調整,而非跌勢展開。而且,中國要維穩,人民幣的匯價為重要一環,幣值過度波動明顯有違政策方針,加上中央政府正在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可見不用擔心人民幣會長期下跌,相信人民幣短期內會跌宕起伏,但長遠而言仍會升值。側聞中國走出去戰略,令不少西方國家覺得受威脅,傳媒大力唱淡人民幣是否別有用心,企圖製造恐慌?
另有西方論者認為,中國經濟潛在硬着陸危機云云。頭腦清晰的人都知道,中國經濟自去年起已開始增速放緩。中央政府近年大力推動「一帶一路」等經濟政策,可見其擴大對外貿易的決心,而且內需及出口仍然有所增長,縱然增速放緩,但不存在經濟面臨崩潰的跡象。又如內銀債務問題,不少論者形容為大黑洞,難以化解。無疑內銀的債務問題不少,但投資者需要明白,中國並無外債,也擁有龐大的外匯儲備,此等債務只代表一些國內單元欠另一些單元的款項,要是中央政府強力介入,基本上可「閂埋門」自行解決,情況不是如此糟糕。
顯然而見,炒家時常利用傳媒炒作消息,在股市興風作浪,牟取厚利。他們的股技高超,股市炒上炒落都能獲利,有時沽空造淡,獲利更快,盈利更豐厚。如今國際勢力藉A股事件攻擊中國,混淆視聽,伺機弄散全球股市,大大斂財,動機明顯不過。本港的市場較自由,港股首當其衝受沽,有關當局應密切留意,有無大勢力在暗「掠水」,利用灰色地帶斂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