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高教授的進步與高太(右)和Polly的努力密不可分。 張岳悅 攝
「繪畫富挑戰性!繪畫是一種享受!繪畫是一種治療!」這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兼被譽為「光纖之父」的高錕教授於過去兩年畫畫的心聲。「繪畫」確是一種「良藥」,不但有效幫助高教授手部協調和運用,並且鼓勵他面對生命的變化。
因為腦退化症的影響,高錕教授對陌生的人、物和環境常感到焦慮不安,同時,認知障礙症令他忘記了許多技能,包括如何握筆。儘管畫筆和畫布之間的距離少於一厘米,但對他來說卻好像人類從地球往月球的距離般遙不可及。據畫班導師Polly的憶述,高教授第一堂課的「作品」是一張空白的畫布。
畫出佳作 喜極而泣
然而在短短的一個月時間裡,高教授已可以開始讓他的畫筆去接觸畫布,即使畫的是零碎的點和線,已是一個大躍進,五彩斑斕的《許願樹》是他第一幅「點」出色彩的作品。
高教授的進步非常神速。他不僅可以掌握一些繪畫技巧,還能清楚接收導師的指示,對Polly展示的樣板圖畫作出回應,表達喜惡。雖然有時需要協助去完成某些繪畫動作,但大部分時間他都堅持獨立繪畫,對於不喜歡的顏色和圖案,即使捉住他的手,也不能勉強他落筆。
為了引起教授的興趣,Polly會仔細觀察他的日常生活,用心構思不同的題材作樣板圖畫。開始的樣板是各式花卉,繽紛的顏色令人心情愉快,卻無法喚起他的全部熱情。某次,Polly注意到他正聚精會神地看一部動物紀錄片,便嘗試以動物為主題,果然成功引起了他的興趣。除此之外,山水風景、交通工具、名人畫作等也是他鍾愛的題材。
在作品《彩虹下的太陽花》中,有着五朵太陽花和一道彩虹,高教授能夠掌握如此複雜的畫面結構令人驚嘆;而彩虹更標誌着他的手可以自由延伸到畫布的頂端,就好像他伸手觸摸到天空一樣!在完成這幅畫後,高教授很滿意,甚至感動到落淚。
尋回快樂泉源
漸漸地,高教授開始享受繪畫過程帶來的樂趣,臉上常常掛着微笑。有時他會一邊繪畫一邊吹口哨,有時會對Polly說很多話,仿似在訴說往事。時間久了,亦師亦友的Polly也能從眼神和表情中猜到他想要表達的內容,「每當我笑着回應他,他便很開心。」
高教授的每一分進步和變化,除了得益於Polly的悉心教導,更是來自高太無微不至的照顧和始終如一的陪伴。在每周末一小時的繪畫時段,高太總是坐在他視線能及的對面房間,每畫幾筆,他都要抬頭看太太是否還在,見到便心安。在畫「節日」主題時,高教授起先對Polly拿出的生日蛋糕樣板了無興趣,但當聽到是畫來送給太太時,即刻認真投入創作之中。「腦退化症剝奪了丈夫人生的不少樂趣,天氣好時我能推他去公園或商場散步,雨天則只能悶在家看電視,是繪畫幫助他尋回了快樂。」說這些話時,高太也是快樂的。
適逢今年為「高錕慈善基金」成立五周年,基金早前聯同「又一城」舉辦「由科學發明到藝術創作--光纖之父高錕教授首次個人巡迴畫展」,精選32幅高教授的獨立繪畫作品,一筆一墨,都是他情感的真實呈現。展覽還將於11月4至15日於香港視覺藝術中心舉行。若以時間順序看這些畫作,便能感到一個由重到輕、由混沌到清晰的轉變過程,也代表他漸漸走出了焦慮不安的情緒。出席畫展開幕典禮時,他始終微笑坐定,和來賓打招呼,「他第二天都記得,這是他自己的畫展!」高太說。■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岳悅 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