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中醫藥局、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聯合召開祝賀屠呦呦研究員榮獲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座談會。圖為屠呦呦在座談會上。 法新社
盼繼續研究青蒿素 或可治療紅斑狼瘡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凝哲 北京報道)在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後的第三天,85歲的屠呦呦研究員昨日出席了多個部門為她舉辦的座談會。「我最大的心願,就是通過這次得到諾貝爾獎促進形成一個新的激勵機制,與國家綜合體制改革結合起來,激勵更多年輕人做出創新的成就」,屠呦呦說,她希望中國的青年科學家們能夠在各個領域,為國家和世界創造出更多的、創新的科技成果。
屠呦呦昨日分別出席了醫藥界和科技界為她舉辦的座談會,首次向公眾談及獲獎後的心跡,以及青蒿素的研製歷程。「諾貝爾獎是青蒿素被國際社會進一步的全面認可,這是我們國家的榮譽,也是當年集體共同工作的榮譽」,屠呦呦說,中醫藥是偉大的寶庫,有很多精華值得後人用現代科學繼續創新。
為驗證效果申請「以身試藥」
回憶起當年研發青蒿素的過程,屠呦呦說,當年的團隊大協作,有力地促進了青蒿素的研究、生產和臨床。她1969年接受這項任務,擔任負責組長。「我當時考慮怎麼做呢?開始走中國的傳統醫學,還有人民來信,民間的方藥,大概找了200多個藥,最後有2,000多個中藥方,後來一直再反覆的研究,才通過東晉葛洪的《肘後備急方》,也就是青蒿一把,加水把它碾一下,壓出來的水口服下去,發現對瘧疾還是有用的。」
身處文革期間,藥廠已經停工,很多工作無法繼續,屠呦呦等人為驗證青蒿素效果,申請「以身試藥」。「試服以後就安全了,就上臨床了,頭一年就取得了30例的成功病例」,屠呦呦回憶說,隨着進一步研發,青蒿素的效果得到國內外專家的肯定,1978年她代表團隊領取全國科技大會的獎狀,1981年中國首次向國際公開青蒿素成果,1982年再次領取科技獎勵大會的證書。
講述關於青蒿素數十年的艱辛科研歷程後,屠呦呦坦言,「我們這些年並沒有很好組織進一步深入研究,一直到現在抗瘧的機理也沒有弄清楚」。她說,青蒿素是一個全新結構的藥物,而且它的優勢是活性比較強,毒性比較低,作為新藥要把它的機理搞清楚,才能充分發揮作用。
讓青年科學家充分發揮能力
屠呦呦說,她目前仍在努力研究青蒿素,「還有別的病,比如說免疫病,比如說紅斑狼瘡,雖然最終得到同意可以進行臨床,但沒有得到充分的支持」。她遺憾的透露,還有一位清華大學的青年學者也在進行類似研究,但經費問題並未得到很好解決。
「我的心願就是建立新的機制,現在我們的國家要深化改革,正好諾貝爾獎來了」,屠呦呦說,應該形成新的激勵機制,讓青年科學家都應該充分發揮能力和實力。「這是我的經驗,不一定僅僅在醫藥領域,而是各個領域都要有不斷創新,把年輕人的積極性調動起來,為世界和中國做出更大、更多的事情」,屠呦呦最後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