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天問
今屆區議會選舉,有幾個「佔中」催生的「傘兵」爆冷跑出,反對派將他們捧上天,誇大「傘兵」當選的效應,說得神乎其神,好像「傘兵」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完全違反區議會選舉的事實。「傘兵」競逐區議員,絕對不會為了服務選民那麼簡單,但若把區議會政治化肯定前途有限,「傘兵」必將重蹈灣仔「民主新一代」的覆轍。
《蘋果日報》連篇累牘報道,又發表社論指稱,「真要數贏家的話,肯定是雨傘運動後冒出的新生政治人物。」其實這完全違反這次區議會選舉的事實。愛國愛港力量所獲得的票數最多,從上一屆的67萬票增加到78萬票,增幅達到16.4%;在區議會431席,建制派囊括190多議席。「傘兵」55人參選,得票7萬張,僅得8議席,佔區議會議席的2%,怎能說是「大贏家」?
「傘兵」以「佔中」起家,恰恰在三個「佔領區」的得票都很低。資料顯示,今屆灣仔區議會13席中,建制派取得11席;中西區區議會15席中,建制派亦取得11席;油尖旺區議會的19席中,則取得16席,亦比上屆多一個民選議席。建制派力保三個「佔領區」區議會的主導權,說明廣大選民用選票懲罰無法無天的、亂港殃民的「傘兵」。
「傘兵」是勝是敗一目了然
中西區的「傘兵」周世傑、梁頌恆,不敵民建聯陳學鋒和楊開永;在油尖旺選區,黎耀駿、趙旭光、黃家俊等「傘兵」更全軍覆沒;參與「鳩嗚團」、鼓吹「港獨」的中出羊子僅得172票。「傘兵」組織「青年新政」派出9人參選,最終僅1人當選,究竟是大勝還是大敗,廣大選民一目了然。
灣仔是「傘兵」在區議會選戰中重點進攻的區域。因為「傘兵」認為,灣仔區是「佔領」發源地,又得到「佔中三子」的戴耀廷、朱耀明站台,傘兵在該區參選十拿九穩,可以延續「佔中」影響。可惜,灣仔區的選民用選票狠狠地摑了戴耀廷、朱耀明一巴。「佔中三子」推薦的區麗莊在灣仔司徒拔道和梁柏堅在灣仔大佛口雙雙慘敗。只有兩名「傘兵」楊雪盈、黃子健在選舉時刻意不提「佔中」,讓其渾水摸魚得手。
於是,《蘋果日報》對楊雪盈「大吹大擂」,形容「傘兵」是香港民主的新希望,是香港的大救星。事實是從參選開始,楊雪盈就否認自己是「傘兵」,極力避免提及「佔中」的往事,很害怕因與「佔中」扯上關係而影響拉票效果。楊雪盈對傳媒說,覺得現時社會普遍對「傘兵」的定義都很模糊,媒體會將傳統非建制、非「泛民」的「不能分類」人士歸類為「傘兵」,又譬如會籠統稱所有「曾受雨傘運動影響」的參選人為「傘兵」,不符合多元化的社會現實。
她對選民說,自己是獨立人士,沒有政黨背景,競選的方法,就是在區內組織活動,搞DIY工作坊,提議把區內公園变成寵物公園,吸引養狗人士支持。楊雪盈盡力與「佔中」切割,把自己打扮得與「佔中」毫無關係,僅僅是一個「狗狗大使」,即使勝了區選,也不敢說「傘兵成為大贏家」。《蘋果日報》大張旗鼓誇大「傘兵」勝利,實在令人感到可笑。
當然這也提醒選民,「傘兵」的定義非常模糊,只要經過喬裝打扮,主打民生議題,再以溫和親民形象示人,很容易欺騙選民,混入區議會。以後,這些「傘兵」是真心服務地區,還是悄悄地把區議會政治化,搞得雞犬不寧,居民可要小心了。
「傘兵」競逐區議員絕非為服務市民
《蘋果日報》把「傘兵」高高捧起,卻也為當選「傘兵」出了難題。例如楊雪盈今後在區議會是採取「傘兵政治化路線」,還是實實在在落實「狗狗公園」計劃?很快就會知道是真龍還是假鳳。
2003年因為「23條立法」風波,反對派在區議會選舉撈到不少議席,其中以灣仔最多。這些反對派當選者曾被稱為「民主新一代」。結果這些「民主新一代」當選後,立即人影杳然,空在其位,對區議會的事務不聞不問,最後全部不能連任。
出得嚟行,遲早要還。隱瞞身份當選的「傘兵」,要向支持其參選的幕後老闆交代 ,能不參加「傘兵」的政治活動嗎?「傘兵」競逐區議員,絕對不會為了服務選民那麼簡單,但在區議會搞政治前途有限,「傘兵」必將重蹈灣仔「民主新一代」的覆轍。
|